文档介绍: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中的价值功能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中, 以红色资源为载体的实践教学能发挥红色资源政治性强、实践性鲜明的特点, 丰富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形式。对红色资源进行开发、整合、利用,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具有重要价值。一红色资源及其价值功能的内涵(一) 红色资源概念和特点在中国,红色被赋予了鲜明阶级意识和政治色彩。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创造和保留下来的,并以实物、精神、制度等为表现形式的财富。红色资源经过长期的沉淀,具有三方面的特点:其一,实践性。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革命、建设实践是红色资源产生的先决条件, 是红色资源的本源; 其二,教育性。革命先烈的无私精神和英雄事迹是通过红色资源得以传承的,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 其三,方向性。红色资源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质和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二)红色资源的价值功能价值是研究红色资源价值功能的起点。马克思主义是从主客体关系来考察价值概念的。因此, 红色资源的价值是在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过程中产生的。红色资源只有进入主体视野, 并在实践中为其所用才可能满足主体的需要,从而产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1] 红色资源的价值是指在实践过程中, 红色资源满足实践主体教育、引导、激励等需要, 对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积极推进作用。二红色资源和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联系红色资源价值的实现需要在实践中完成,红色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结合是实现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功能的重要环节。一方面, 红色资源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提供教学资源, 保证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另一方面,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为红色资源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实现途径。红色资源的内涵丰富, 形式多样, 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实物形态的红色资源, 如革命圣地、革命历史纪念馆、战争遗址、革命前辈故居等可作实践课的教学基地。精神形态的红色资源, 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可作实践教学的案例。另外, 与红色资源相关的诗歌、电影、音乐、文学作品等可作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补充环节, 用来调动学生积极性。运用红色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既合规律性又合目的性, 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三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价值功能(一)政治导向功能红色资源确保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方向性。立足实践交往维度的思政实践教学在过程中受学生价值观的不成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不完善、实践教学认识的不足、新媒体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极易出现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一方面容易脱离思想政治理论, 无限扩大思政实践教学的形式和领域,片面地以教学地点来判断是否属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失去了思政实践教学的本真; 另一方面在新媒体和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下, 容易在高校大学生中造成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效果的弱化, 难以抵挡西方思想的腐蚀以及和平演变。这就需要高校寻求一种有效的思政实践教学资源, 充实思政实践教学的内容, 保障实践教学的方向, 确保当代大学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红色资源是我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保留下来的革命精神的象征, 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政治性, 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践教学意识形态的目标, 能保证实践教学的方向性。有学者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