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论新时期小说中的死亡美学.pdf

格式:pdf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新时期小说中的死亡美学.pdf

上传人:书籍1243595614 2014/9/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新时期小说中的死亡美学.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南京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新时期小说中的死亡美学
姓名:易东生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指导教师:周成平
20100430
摘要关键词:新时期小说,死亡表现,死亡审美,生存伦理新时期以来,文学更加自觉地思考和表现着死亡。本论文从政治话语、个人体验、传统哲学下的死亡特征及其艺术表现手法出发,展现了新时期小说死亡美学的多元风貌,挖掘了死亡美学的文学史意义。第一章从政治话语下死亡的符号化、死亡的人性化,再到死亡的苦难表述出发,阐释了政治话语下死亡的美学含义,发现了作家一方面对死亡本质具有了人性化的理解,并试图在审美领域上作新的尝试,另一方面又难以摆脱主流话语的束缚,在死亡表现上仍然保持有功利性地再现宏大的历史境遇的传统观念。第二章分析了个人体验下本真死亡的直观性和人之非本真死亡的特征,并进一步挖掘了这一死亡特征之后的深层审美意味,体现了文学在个人人性苏醒之后,对死亡本质的深度思考以及对死亡审美领域的多元挖掘。第三章阐释传统哲学下的死亡书写不仅具有了思辨的色彩,也具备了历史的时空的神秘之美和现代意识上的深邃美和思辨美。直面死亡并赋予生以清醒理性的认识,这本身就是新时期作家的一种崇高和勇敢的举动。最后进一步挖掘了新时期死亡美学的文学史意义,着重从死亡与生命意识的关系、死亡与作家风格的关系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摘要
鮰弧璵,’甒疭瑃.,,琾琭琫琲瑃.,,甇琤,,
刖生与死是人生的必然话题,这个话题又是一个永恒的悖论,人总是难以走出“渴望生”但又“必然死’’的命运交响曲。因此,死亡成为一代又一代哲学家和文学家不断思考和超越的命题。而死亡的美学也是古今中外作家写作的表达要素。这是因为:首先,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社会和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哲学文化观念,这些都构成了不同的死亡美学的表达;其次,对死的认识也是对生的把握,通过死亡来开掘小说的人性厚度和深度,是死亡审美表达最基本的文学意义;第三,只有那些具备了特殊生命经历的、对生命有独到体悟的作家,才能更好的审视死亡、思考死亡、审美的表达死亡。因而研究死亡美学,有利于研究作家的生命意识,进而研究文学史的发展;通过死亡表达也可以进一步考察作家的艺术风格和创作心理。第四,中国对死亡的思考传统上是现实的、功利的,缺少哲学和美学的思辨,但新时期这种状况有所改变,所以对死亡审美的专题研究是对这种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和挖掘发现。最后,贴近死亡,阐释死亡的价值和审美意义,也是孕育文学艺术的方式之一。“死亡亩ㄒ逯谒捣滋常由镅Ы嵌燃硭担傅氖巧锸ドK劳鍪且切生物的必然归宿,自然界的各种生物都在世代交迭。适者生存。死亡将生命力耗竭的生物转向新的自然循环。因此,死亡的生物学意义在于它是自然界改进生物类型的一种手段,为自然选择提供机会来进行生物进化的新实验。除创伤和意外所致的迅速死亡之外,高等生物的死亡是一个过程,从细胞和组织器官到重要系统逐渐死亡,最终导致整个机体的衰竭。人作为一种特殊的高等生物,由于本身既有自然属性的一面,又有社会属性的一面,因此,人的死亡呈现出两重性。就其自然属性而言,人的死亡具有上述生物学意义的一般特征,就其社会属性而言,人的死亡又可分为五个连续阶段:面对可能的死亡,主观上力求否定的阶段;了解终将死亡而对一切事物的怨愤阶段;对延长生命的期望阶段;预感生命将要结束的抑郁阶段;最终坦然接受死亡的阶段。具体到每一个人,上述死亡的五个阶段并非有固定的顺序,有些人可能先是接受,然后又否认。另一些人则可能是从接受到否认不断反复。此外,人的死亡还涉及到自己对生命即将终结时的愿望及要求。这些都上升到了人类学的层面。和任何一个文学命题一样,死亡有着自身内部的理由、逻辑、意义和使命。生命的过程包括死亡,生与死的辩证和统一不仅仅可以涵盖人类生命,还包括任何生命体的诞生与灭亡。因此,思考死亡是一种历史理性精神,是文学的使命。文学承担这一使命,是文学的职责,也是文学的荣耀。因为“对死亡的肯定,就只有那些生命本能前言罱—▲甁一
对于新时期小说文本中的死亡美学研究有许多,如张文红的《未知生,焉知死一一新时期小说死亡形态论》蕉Ψ洞笱妒垦宦畚,刘永春的《无望的飞翔一命末日的言说》ū笔Ψ洞笱妒垦宦畚,刘保亮的《探寻人生原初的意义——足够强大,因而能率由胨赖耐骋唬⒔涫游I灸芘右宰非蟮奈蠢赐昝状态的人才能做得到。而文学总是将死亡作为一种生命意识的体现,努力去认识它,分析它,走近它,并试图将之超越、将之升华、将之作为一种诗意的审美对象来阐释。正是由于文学的出现,生命不再被简单的看成是生物性的消亡和简单个体的死亡,而是上升到了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自我精神意识的逻辑体系。死亡从一个简单的生物现象变成了具有精神价值和历史意义的社会文化行为,成为了精神的承载者和意识的体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