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的相关规定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执法局
二○一○年十二月
讲解内容主要分五个方面:
一、安全生产工作的历史沿革
二、本质安全的概念及特征
三、隐患与危险源概念及特征
四、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
五、企业安全工作者主要应注意的问题
一、安全生产工作的历史沿革
50年代,在劳动部成立了职业安全卫生机构,主要目的是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计划经济时期:1983年国务院85号文件确立了“国家监察、行政管理、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市场经济时期: 1993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确立了“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目前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2003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提出建立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全社会广泛支持”。
今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主要是强化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十个制度创新,十个强化。
其中十个强化中就有一条要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具体内容是:
加大重特大事故的考核权重,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要视情节追究地及以上政府领导的责任(28条);加大对事故企业负责人(实际控制人)的责任追究力度(29条);加大对企业的处罚力度(30条)。
二、本质安全的概念及特征
(一)本质安全的概念
本质安全就是一种产品、物质,一个运作程序或管理系统具有最佳的安全品质,决不会因自身的原因而造成事故,这就是本质安全的基本概念。
(二)本质安全的基本特征
一是人的安全可靠性。不论在何种作业环境和条件下,都能按规程操作,杜绝“三违”,实现个体安全;
二是物的安全可靠性。不论在动态过程中,还是静态过程中,物始终处在能够安全运行的状态;
三是系统(环境)的安全可靠性。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不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况而发生重大事故,形成“人机互补、人机制约”的安全系统;
四是制度规范、管理科学。杜绝管理失误,生产中实现零缺陷、零事故,从而基本形成无灾可救、无险可抢,无事故发生的格局
五是本质安全度。就是本质安全的程度。目前中,无论是人、机、环,还是管理,很难达到本质安全要求。本质安全还是人们要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们要提高本质安全度,向本质安全迈进。
三、隐患与重大危险源概念及特征
(一)隐患的概念。《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6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