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z.
-
. IDP的间接征象,如腰椎生理前
凸变浅、消失或反曲,腰椎侧凸,间盘突出的腰椎间隙变窄、左右不等宽、前后等宽甚至前窄后宽、相对缘硬化和唇样增生、椎间孔变小以及间盘突出的位置、大小、性质(有无钙化)、侧隐窝饱满、神经根变粗或淹没等。其诊断LIDP的准确性为70%,主要表现为:Schmorl’S结节等。斜位片无特异性价值,但可排除椎弓根的病变。
2.CT显示LIDP的直接征象,如(1)间盘向后和/或侧方突出,个别的可突到椎间孔或椎间孔外口外,见图4、5、6、7及其示意图。
-
. z.
图1强迫弯腰翘臀位  图2左侧正位片示:L4~5隙窄,侧缘增生    右测为示意图,1、第12肋,2椎体,3横突,4 L4~5间隙,5椎弓根,6骶骨
图3左侧为*线片侧位示L4~5,间隙变窄,前窄后宽,相对缘硬化:右测为示意图,l椎体,2椎间孔,3小关节,
-
. z.
4 L4~5椎间盘,5髂骨
图4左侧为cT片示L5~S1椎间盘左后突右侧为示意图l L5~Sl椎间盘,2 L5横突,3髂骨,4黄韧带,5 Sl右侧神经根,6硬膜囊受压变形
图5  左侧CT片示腰椎间盘突出至左椎间孔;右侧为示意图,1 Sl椎体上缘,2突出的椎间盘,    3髂骨,4 Sl椎体,5、L5~S1小关节,6、L5~S1椎间盘,7硬膜囊,8黄韧带
图6左侧CT片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至椎间孔及外口外;右侧为示意图,l硬膜囊,2黄韧带,3棘突,4椎间盘,5上关节突,6下关节突
-
. z.
(3)硬膜囊前间隙消失,硬膜囊受压变形,见图7及其示意图。
图7  左侧CT片示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右侧为示意图,1椎间盘,2上关节突,3黄韧带,4下关节突,5棘突,6受压变形的硬膜囊
(2)侧隐窝饱满,神经根淹没,或神经根受突出间盘的压迫刺激,水肿变粗,见图8、9及其示意图。
图8  左侧CT片示L5~S1左侧侧隐窝饱满,神经根淹没;右侧为示意图,1骶骨上缘,2突出的间盘,3黄韧带,4.髂骨
(4)突出的间盘内可出现点状或/和块状高密度影,乃间盘钙化的表现,见图10及其示意图。
为确切描述椎间盘突出的大小和位置,可采用立体的两个断面三个方向图的显示方法(图11)。 
矢状面,显示间盘突出的厚度。分I、II、III3层面:I层面示椎间盘层面;II层面示椎间盘上层面,即上一椎体的椎弓下切迹水平至椎间盘上界;III层面示椎间盘下层面,为椎间盘下界至下一椎体韵椎弓上切迹水平。
横断面左右方向,显示间盘向左右突出的*围(宽度)。分4个区:1区在椎管内中1/3,2区在椎管左或右侧113,3区在椎间管内,4区在椎间管外口外。
前前方向,显示椎间盘向后突出的程度(长度)。分a,b,C,d4个域。a域椎间盘向后突出为椎管矢状径的1/4,b域为1/2,C域为3/4,d域达4/4。
3、MRI在遇到临床表现与CT征象矛盾时可行MRI检查。MRI可在矢状位或冠状位反映
多个腰椎及间盘的影像特点,对确诊间盘突出或排除其它病变如肿瘤、结核等很有价值,准确性可达90%。
-
. z.
图9左侧cT片示L5~S1左神经根增粗:右侧为示意图,1骶骨上缘,2水肿的神经根,3黄韧带,4 L5~S1小关节
图l0左侧CT片示突出间盘钙化;右侧为示意图,1椎体,2神经根,3硬膜囊,4棘突,5钙化的间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