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困境家庭儿童个案分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30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困境家庭儿童个案分析.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2/2/10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困境家庭儿童个案分析.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困境家庭儿童个案分析
 
 
杨宜熹
摘 要:近年来,对困境家庭儿童的救助和保护逐渐受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学校和家庭作为儿童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域,学校社工可以从学校和家庭层面为出发点,为困境家庭儿童展开服务。笔校的老师,班主任对案主的情况有一定了解,并很热心给予他关心。
张陆(化名,案主的父亲)和王玲(化名,案主的母亲)从2012年开始发病后就不吸毒了。此后一直属于半封闭的状态,社会支持网络几乎断裂,两人不与外界接触。吸毒后朋友逐渐疏远他们,这与以前张陆所建立起来的自我产生矛盾,导致他现在变得自卑挫败,不愿面对现实,无法接受现在的落魄。张浩小时候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自从张陆染上毒品后,对张浩的责任意识越来越淡漠,放学也不按时去接他,此后张大爷和老伴就承担了照顾孙子的重担。张大爷生活压力较大,家里的经济来源就是拆迁费和低保,差不多两千多元每月。在我们与张大爷的交谈中,他表现得很焦虑,没办法让儿子儿媳从阴影中走出来,也很担心孙子张浩的未来。
3 案例分析
通过对案主背景资料的了解,首先梳理出案主张浩及其家庭系统存在的问题,然后运用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分析案主张浩的需求情况。家庭系统是此案例中社工工作的间接对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需求:重新融入社会和教育子女能力培养。
案主及其家庭的问题
案主生理上的问题有因为贫困而导致的营养和健康问题;在儿童保护方面存在被父母忽视,以至于缺少良好的家庭监护的问题;在人际关系中被同辈群体排斥无法获得同伴认同从而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如自卑、胆怯、封闭等,案主面临着学业困境,无法专心投入到学习中,在学校环境中适应不良。案主父母面临着戒毒后无法重新社会融入的问题,生活困难,对孩子的教育关怀不足、教养子女的能力较弱,亲子关系疏离、感情淡化等问题。
案主生存的需要
基本生存需求是儿童的一大需要。儿童有获得基本生活照料和健康照顾的需要。许多困境家庭的儿童由于其父母没有能力和资源承担照顾责任,使得儿童由亲戚或祖父母代养,而这些监护人会因为年龄较大、经济状况差等原因,使得儿童生活窘迫,健康照顾的需要得不到保障。案例中提到,张大爷经济负担重,照顾案主张浩的重担全落在他一人身上。张大爷患有慢性病,老伴也长期吃药,他们的体力和精力都不能保障孙子张浩长时期的照料需求。
案主关系的需要
对于案主来说,关系的需要不仅指案主与同辈群体建立良好关系获得认同的需要,也指案主与父母亲建立弹性亲子关系的需要。案主如今处于学龄时期,由于说话较晚,语言的发展比同龄孩子较晚,与同学交流不太顺畅,又因为家庭的因素被同学“贴标签”,不能获得同伴的认可与他们成为朋友,成为同伴排斥的对象。当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严重者可能会成为校园欺负的受害者,会出现焦虑、抑郁、低自尊等心理问题。在儿童早期,父母应是儿童最重要的联系。隔代教育在儿童性格养成、人格发展等方面具有局限性。所以,与父母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对案主也很重要。
案主成长的需要
ERG理论中成长的需要是指个人自我发挥潜力和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和发展的需要。对案主来说,需要外界为其提供资源,保证案主享有充分的就学机会和良好受教育的环境。较低的文化水平会导致个人在社会上的竞争力越弱,不应因为无法支付上学费用而使案主失去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满足儿童社会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