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央商务核心区地下交通规划研究摘要:实践表明通过建设地下空间系统,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支撑中央商务区开发。本文通过结合武汉王家墩地下环廊规划实例,提出其设计构思,详细地总结出其设计环节,为同行提供参考借鉴。关键词:城市规划地下空间交通环廊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a)-0245-021工程概况武汉王家墩为创造一个舒适、健康、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地下空间系统,在核心区中心区域布置了地下交通环廊系统,位于商务东路、珠江路、商务西路、泛海路道路下方,是王家墩商务区核心区“一桥一隧、一环三轨”交通网络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主要承担核心区小客车到发,服务于地下停车场的进出交通。2环廊总体布置本环廊围绕商务核心区沿珠江路、商务西路、泛海路、商务东路布置,,3车道规模,采用单向逆时针组织。主要服务对象为小客车,以服务核心区内地块停车为主,兼顾核心区外部分地块停车。环廊共设有6进6出共12处进出匝道与地面道路、黄海路隧道直接相连。环廊内部同时还设有独立出入口联系地下核心区内地块的停车空间。根据地面道路断面条件,环廊共采用两种通风方式。在商务东路、商务西路、泛海路通过设置地面敞口,采用半横向机械通风辅以自然通风方式。北侧珠江路道路断面较窄,没有条件设置连续敞口,环廊通过设置风道,采用半横向机械通风。3地下环廊设计构思王家墩商务区核心区地下交通环廊的设计应与区域地下空间规划相一致,与地区总体规划相协调,并结合周边地块开发及现状地下构建筑物情况进行布置。基于以上设计思想,本环廊总体设计构思采取如下:(1)以区域地下空间规划为指导,以地下环廊功能定位为基础,确定总体方案;(2)统筹考虑地下交通环廊与轨道交通、共同管沟、地面道路、市政管线以及其它地下构建筑物的关系,集约化利用地下空间;(3)注重工程与环境的协调,减小实施与建成运营期间对环境和交通的影响;(4)坚持科学态度,积极创新,注重环保与节能,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5)符合安全、环保的要求,注意对工程沿线保护建筑的保护;(6)坚持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工程实施的可行性、经济性、适用性,以求最佳的投资效果。4地下环廊规划设计通过对国内外的案例分析可知,地下车行通道具有以下特点:(1)建设目的是整合公共地下车库资源,联系地面道路和地下车库,减少地面道路交通绕行、缓解地面道路交通压力;(2)地下车行通道设计车速较低,一般在20公里/小时以左右;(3)车行通道应充分考虑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布置相关应急设备和措施;(4)断面布置方面,通道内设置检修道有利于检修维护与特殊状况下人行疏散,并可利用检修道上部空间布置设备管线。针对此,地下环廊线路设计对于平面线形满足规范要求,考虑行驶安全、舒适和畅通;环廊线位应充分考虑与综合管沟的一体化布置;环廊线位应充分考虑与地面管线以及地面道路的关系;地下环廊敞口布置应为绿化景观留有余地;环廊地面敞口需与路网良好衔接,并满足交通组织需要;地下环廊与地块衔接顺畅,留有蓄车空间,满足正常出入需要。(1)匝道布置应考虑到环廊出入口布置应和衔接道路的交通组织相匹配,有利进出通道的交通的疏解,减小对地方路网的冲击;通道进出口离开交叉口的距离不宜小于50m。(2)系统交通组织。本项目地下环廊系统共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