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对信息的认识:
1、“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寄远》(唐杜牧)
这句诗体现了古人对信息的企盼
2、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组织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有着不同的认识。虽然他们对信息的描述各有不同,但都是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和描述,通过这对信息的认识:
1、“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寄远》(唐杜牧)
这句诗体现了古人对信息的企盼
2、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组织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有着不同的认识。虽然他们对信息的描述各有不同,但都是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和描述,通过这些描述,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信息的含义,从而对信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3、容易被大家接受的信息的定义是
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
4、这三个方面来认识:信息的含义、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载体。
信息的含义:信息所传达的内容。
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通常以声音、图像或气味等形式表现出来。
信息的载体:信息依附于什么存在,通过什么传递。
古诗词或事件
含义
表现形式
载体
烽火连三月
战事
气体
烟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故乡事
声音
语言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酒家的位置
动作
手势
听到上课铃
上课时间到了
铃声
声音
听天气预报
天气状况
广播
声音
5、通过分析《增兵减灶》总结信息的特征:普遍性、传递性、不完全性、时效性、可共享性、依附性,此外还有可伪性、无限性、转化性、价值性及可压缩性等特征。
6、信息在科学研究、知识传播、生产流程的控制与管理以及人与人的交流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信息有为决策提供依据、学习研究、告知消息(天气预报)作用外,还有认知、欣赏、控制主体行为(如交通信号灯受交通管理部门的控制来保障交通的安全、畅通)等作用。信息是一种资源,我们要好好利用它。
7、信息(information)、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在一定程度上,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取决于人们感知信息、利用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8、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我们要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理论,成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9、信息素养:a、,认为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
b、现在成型的看法: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给了信息素养的简单定义:能过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信息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通过勾股定理案例总结出信息素养的内涵:
内涵:1、获取信息 2、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3、对信息储存、管理 4、对信息的表达
五彩斑斓的信息社会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使人类进入信息社会。
充分利用因特网的强大功能进行学习和交流是现代人的一种重要能力
通过计算机网络常有电子图书的海洋。b、利用电子邮件和异地的朋友联络。C、网络是我们快速、便捷了解世界的手段。
3、良莠并存的信息世界。人类社会的进步与信息休戚相关,一方面享受着信息技术带来的种种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