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神解乏,以茶养生、自娱、敬客、赠友,完全变成一种充溢审美情趣的艺术行为。人类在种植、加工茶叶的辛勤惊慌的劳动中,把制作出来的成果,在劳动之余或休闲时候,渐渐捂出一套泡茶和品茶的技艺。随着艺术的提高,现代的茶家们依据冲泡全过程,总结出八道程序:白鹤沫浴、观音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鉴尝汤色、品啜甘霖。把泡饮香茗的全过程用文字来提炼,并提升到茶文化的高层次来表现,使之更精彩生动。茶家们在泡饮时,谨慎讲究茶质、用水、茶具、冲泡,水用清泉,炉以炭火,茶具小巧,茶讲形、香、色(汤色)、韵。自成一家,独具匠心。增进消遣性,提高情趣,陶冶情操。
同时,茶家们的品尝方法也很讲究,不是大碗豪饮,而是小啜、含口、徐咽、细品,通过品尝过程中的感受和遐想,产生审美的愉悦,进入诗化的奇妙的境界句,到达哲理的高度。人们在工作之余,休闲聚会的时候,用上优质的茶具,拿上一泡好茶,围坐在一起,或是评茶论道,或是促膝谈心,或是畅谈天下大事;有的和着茶韵吟诗诵赋、挥毫泼墨、读书看报、自娱自乐,鼓励情感,心胸坦荡,受益非浅;有的自捧一杯香茗,淡然而坐,慢斟细品,清心无欲、抛弃苦恼、修身养息,借品茶体验和领悟清和、俭约、自尊、廉洁、求真、求美的高雅境界等等。通过开展茶文化活动,可以激发人们相识美、酷爱美、追求美、缔造美的生活情趣和志向。提高人们的审美实力,丰富人们的审美经历,变更人们的审美看法。
从泡茶到品尝的艺术过程,人们把它归纳为茶艺,古代的茶家把它称为茶道,亦称作茶德。 如唐代的刘贞亮就提出茶十德: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疠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味道,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其中利礼仁、表敬意、可雅志、可行道等就是属于茶道精神范畴。刘贞亮所说的可行之道,是指道德教化的意思。即饮茶可以有助于社会道德风气的培育,明确地以理性语言将茶道的功能提升到最高层次,可视为中国古代茶道精神的最高概括。这就是在泡茶和品尝这个过程中,所追求、表达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气,它经常和人生处世哲学结合起来,成为人们的行为准那么和道德要求。安溪茶商感德镇的吴高超在太原勇斗持刀匪徒的事迹;黄泽辉汕头勇擒持刀窃贼等,这些见义勇为的壮举,正是他们成长在茶乡,受到诚信为本,分清善恶,仗义为重,勤劳致富的美德陶冶感染,产生了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所谱写一曲又一曲的正气歌。所以,茶文化可以起到精神调剂,宣泄情感,陶冶性情,传播教化,标准行为,审美情趣,社会道德风气的培育等作用。激起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分清丑恶,区分是非,改造世界观。
沟通感情 以和为贵 团结和谐
早在唐代,饮茶就在中华大地特别盛行,几千年来流传至今,成为最时尚的日常生活景观。人们不管是在家人相聚,还是在商场、宾馆迎宾待客,商务洽谈,交际往来,休闲会友等,都离不开它。宋代文人杜小山的诗句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大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那种在寒夜来造访的特别客人,以茶胜酒,品茗叙旧的快乐之情,别有一番情趣,迥然不同的意境,跃然纸上。正如现代南安蔡四田先生写的诗句:故友亲朋邻里家,上门一到请杯茶。手端香茗表心愿,赛过登楼上酒吧。明代文学家许次纾在《茶疏》论客中有宾朋杂沓,止堪交觥筹,乍会泛交,仅须常品酬酢。表达以茶交友的道理。所以早在从前,人类就用茶来相互沟通,相互沟通,交际会友,成为感情沟通的必需品。
第 7 页 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