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老师心理调节方法
一、一个不容无视的问题—-半数以上的老师存在心理问题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广州市天河区在最近举行的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用心理安康测试量表(SCL—90)对在场老师进展测试,结果显示:近半数老师的心理安康受到不同程度的为了自己所教的科目不扯班级后腿,为了不至于挨指导的白眼,为了有限的一点奖金津贴,为了在聘任中不至于落聘,即使工作压力再大,老师的工作也不敢稍有怠慢。学生在”减负”,老师却在"加负”!每次考试都得排名,不但校内排,区里、市里都得排,这无形中加重了班级之间、老师之间的竞争性,本来应该是互帮互助、,很难体会到
"太阳底下最灿烂的事业”的职业崇高感和乐趣,多的仅仅是疲于奔命。
3、教学外工作过多,,往往好从老师身上下手,这是当前很多地方的通病。学校多如牛毛的活动、检查、考试、评比压的老师喘不过气来。一位老师列举了他这一学期以来除了上课以外的工作③:计算机考试、法制考试、政治理论学录、三笔字达标等等诸如此类。
4、老师多重心理角色也决定了老师比别人有着更多的压力:他们既是知识文化的传授者、传承者,又是管理者、学习者(评比进修),还得担当父母的角色(教育子女)、子女的角色(照顾父母双亲).多重心理角色的要求常常使老师左右为难,,社会、学校、学生、学生家长无形中就给了你许多的限定,你就得随时应对来自社会的言论、指导的评价、同事的议论、家长的批评、学生的意见等等,这方面初出校门的年轻老师的感受尤为突出,压力尤其大。
5、老师人际交往空间的单一封闭,使老师和外界丰富多彩的世界缺乏有效的交流。老师的工作环境很封闭,除了教室就是办公室、家庭,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缺乏和外界交流的时机,生活单调,使人生视野受到限制,由此带来心胸狭窄、孤僻,缺乏灵敏性等障碍.
6、老师的收入较低也是形成心理障碍的一个原因。由于收入的限制,他们往往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自己同时毕业分配到国家机关或下海经商的同学相比,这一种浓重的自卑感挥之不去,长久覆盖心头。
三、老师心理调适的途径和方法
老师心理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作为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实在作好”减负”工作,特别是为老师减负,谅解老师的处境,尽量给老师一个宽容的环境,同时逐步进步老师的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条件,减轻其生存压力,这应是”治本"之策。另一方面,老师自身应掌握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搞好"心灵环保”,防止不安康情绪的侵扰,进展”心灵养生”,解放自我,优化心理素质,作自己心态的主人。
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心理安康的标准有11项,根本符合这11项标准的人,就可以认定是心理安康的人了,这11项标准是:
(l)有适度的安全感和自尊心,对自我和个人成就有"有价值"的感觉。
(2)充分理解自己,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自发性和感应性,不为环境所奴役。
(4)适当承受个人需要,并且有满足此种需要的才能。
(5)有自知之明,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并能对自己的才能作适当的估计,
(6)和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的挫折和打击,无过度梦想。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