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第一页,共134页。
食品污染分类:
生物性污染:微生物污染:细菌及毒素,霉菌及毒素
昆虫污染:甲虫,蛾类,蛆,蝇,害虫
寄生虫及虫卵污染:蛔虫,旋毛虫
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Enterotoxigenic E. Coli)(毒素型)
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Enteroinvasive E. Coli)(感染型)
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Enterohaemorrhagic E. Coli)——O157:H7(毒素型)
*
第十六页,共134页。
4、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症状为:腹部痉挛、水性或血性腹泻、发烧、恶心和呕吐。
染病剂量:几个至上百万个
控制方法:
充分加热杀菌(不耐热);
在4C(40F)以下冷藏产品;
防止烹调过程中发生交叉污染;
禁止有病人员加工食品。
*
第十七页,共134页。
5、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空肠弯曲菌系弯曲菌属的一个种,一种普遍的肠道致病菌。
空肠弯曲菌属(campylobacter genus)对环境敏感,易被热力杀死。对人的致病部位是空肠、回肠、结肠等。产生内毒素能侵袭小肠和大肠粘膜引起急性肠炎,亦可引起腹泻的暴发流行或集体食物中毒。
*
第十八页,共134页。
5、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症状:潜伏期1~10天,平均5天。食物中毒型潜伏期可仅20小时。
初期有头痛、发热、肌肉酸痛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腹泻、恶心呕吐。骤起者开始发热、腹痛腹泻。
*
第十九页,共134页。
5、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涉及到的食品:
市售家禽家畜的肉、奶、蛋类多被弯曲菌污染,如进食未加工或加工不适当,吃凉拌菜等,均可引起传染。
控制方法:
空肠弯曲病最重要的污染源是温血动物(鸡的带菌率100%,带菌量很高),如何控制动物的感染,防止动物排泄物污染水、食物至关重要。因此做好“三管”,即管水、管粪、管食物乃是防止弯曲菌病传播的有力措施。
*
第二十页,共134页。
6、变形杆菌(Proteus)
变形杆菌属包括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莫根变形杆菌、雷极氏变形杆菌。
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与动物性食品有关。特别是熟肉制品和凉拌菜等。也有病死家畜肉等。
是腐败低温菌(4-7度即可生长),可使食品感官性状发生明显变化。
*
第二十一页,共134页。
6、变形杆菌(Proteus)
症状:
进食后2~30小时出现上腹部刀绞样痛和急性腹泻,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发热。
预防措施:
⑴防止食品被变形杆菌污染;
⑵控制食品中变形杆菌的繁殖;
⑶彻底杀死变形杆菌。
*
第二十二页,共134页。
7、志贺氏菌 (Shigella spp.)
*
第二十三页,共134页。
7、志贺氏菌 (Shigella spp.)
志贺氏菌病常为食物爆发型或经水传播。和志贺氏菌病相关的食品包括色拉(土豆、金枪鱼、虾、通心粉、鸡),生的蔬菜,奶和奶制品,禽,水果,面包制品,汉堡包,和有鳍鱼类。
志贺氏菌通常在食物中不增殖,侵入人的肠道后增殖并产生毒素。人类是志贺氏菌的主要来源。
症状:腹泻、发烧、腹部痉挛和严重脱水。
*
第二十四页,共134页。
7、志贺氏菌 (Shigella spp.)
预防措施:
——消除人类粪便对水源的污染;
——改进加工人员个人卫生;
——禁止病人和志贺氏菌携带者进入食品加工场所。
*
第二十五页,共134页。
8、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lococcus aureus)
*
第二十六页,共134页。
8、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lococcus aureus)
分布:该菌无处不在,广泛分布于水、空气、灰尘、污物、食品加工设备表面,50~60%健康人的鼻腔、口腔、咽喉、皮肤、甚至头发都有发现。
中毒症状: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水性或血性腹泻和不发烧。
*
第二十七页,共134页。
8、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lococcus aureus)
本菌特征:嗜温,最低生长温度为10 C,耐盐,在含水量极少的食品(,盐度为18%)上可生长,产生外毒素——肠毒素,引起急性肠胃炎。
肠毒素:对蛋白酶和热具极强的抗性,100 C 、30 min 仍保持部分毒性,巴氏消毒和一般家庭烹调温度不能破坏这类毒素。
*
第二十八页,共134页。
产肠毒素与条件有关:
1. 食物受污染程度;
2. 食物存放的温度及环境(38 C下,温度越高产毒越快;兼性厌氧,通风不良产毒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