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惠州市稔平半岛发展规划(2020-2035年)
(公示稿)
2020年6月
目 录
前 言 1
第一章 发展基础 3
第二章 总体要求 7
第一节 指导思想 7
第二节 基区域内大部分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好,海洋生物保持多样性。在全省率先全面实施入海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建成运营考洲洋一期、稔山、铁涌、平海、巽寮
6
等5座生活污处理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开展违法用海问题深度清理,海域水质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同时,稔平半岛发展仍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
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发展备用地大多为山地、林地和农用地,盘整利用难度较大,且缺乏用地规模。土地开发较为粗放,已批未供、已供未建存量土地较多且产权复杂。围填海受到严格控制,审批利用难度大。可建设深水码头泊位的岸线资源不多。一些滨海旅游项目特别是旅游地产项目挤占了部分岸线和公共沙滩。
基础设施体系不够完善。岛内公路没有形成快速通达的网络体系,部分公路等级偏低,公共交通工具相对紧缺,旅游景区停车位不足,景区之间缺乏有效接驳。碧甲港区码头泊位和疏港通道等级较低,亚婆角作业区、大澳塘作业区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岛内用水主要依靠水库自然蓄水,存在季节性、区域性缺水现象。教育、医疗、文化、信息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仍有较大差距。
产业尚末形成集群效应。科技、能源等领域重大项目还在建设推进阶段,上下游产业和衍生产业尚在培育。海洋产业处于传统养殖、捕捞等初级阶段,位于价值链高端的大旅游、大健康、大文化、大生态以及港口物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还不够充分。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缺乏高端大型娱乐设施,与文化娱乐、健康疗养、创新创意等产业融合度不高,旅游品牌效应尚未全面彰显。制鞋、家具制造等传统产业规模偏小,品牌影响力不够。
6
发展与保护矛盾较为突出。大部分海域均位于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域之内,制约岸线、港口码头、航道等开发建设。海洋综合管理统筹能力不强,岸线资源节约集约开发利用刚性约束机制有待完善,海域使用动态监管体系还未健全,影响海岸、海岛资源开发质量。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管网建设较为滞后,吉隆河入海水质容易受潮汐影响不够稳定。沿海滩涂、湿地等生态环境较为敏感脆弱,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需要科学论证。
8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路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对广东工作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试范区“双区驱动效应”,强化陆海统筹,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节约集约开发利用,全力将稔平半岛打造成为能源科技岛、生命健康岛、高端旅游岛和生态宜居岛,助推惠州加快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国内一流城市,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和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节 基本原则
高起点定位,高质量引领。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对标最好最优最先进,围绕能源科技、生命健康、高端旅游、生态宜居等领域,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前沿,集聚高端要素资源,构建高端产业链、布局高端科技创新链
8
、畅通全球资金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和高端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
陆海资源统筹,产城融合协调。统筹谋划陆海空间,优化陆海资源配置,推进陆海开发对接,构建陆海协调、人海和谐的发展新格局。合理布局产业发展,统筹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塑造新时代城镇风貌,保护和提升历史古城和传统村落,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半岛。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绿色为本、生态优先,把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保护境、资源节约集用利用放在首要位置,确立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统筹做好海域、岛屿、岸线、湿地、山林、水系等自然资源保护,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模式和路径,保持生态自然风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良性局面,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半岛。
注重留空留白,从容有序发展。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重要控制线,构建疏密有度、蓝绿交织、水城共融、和谐自然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按照宜居则居、宜游则游、宜产业则产业、宜生态保护则生态保护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和发展布局,尊重发展规律,注重留空留白,
9
控制好开发节奏和时序,努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