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docx

上传人:niupai21 2022/4/11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胃脘痛
胃脘痛又称胃痛,是指以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多由忧思郁怒、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感火;湿重口黏较甚,加薏苡仁30g,佩兰12g芳香化湿;兼肝郁脾虚,脘胁胀满,加太子参15g,厚朴12g以健脾疏肝。
饮食伤胃证
证候:胃脘疼痛,脘腹饱胀,厌食拒按,嗳腐酸臭,恶心呕吐,吐后症轻,大便不爽,矢气酸臭,舌苔厚腻,脉弦滑。
病机:饮食积滞,阻碍气机。
治法:消食导滞,理气和胃。方药:枳实导滞丸或保和丸加减。
枳实12g,莱菔子15g,大黄后下6g,焦三仙各9g,鸡内金6g,厚朴12g,半夏曲9g。加减:停食感寒兼恶寒发热表证,加紫苏叶12g,荆芥穗15g以疏解表邪;兼胃气上逆,呕恶呃逆明显,加橘皮12g,姜半夏9g以降逆止呕;食积郁热,加连翘15g,黄连6g等以清泻郁热。
湿热蕴胃证
证候:胃脘热痛,胸脘痞满,口渴口黏不欲饮,身重纳呆,烦闷嘈杂,肛门灼热,大便不爽,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湿热内蕴,理气和胃。治法:清华湿热,理气和胃。方药:连朴饮合六一散加减。
黄连6g,厚朴12g,栀子9g,法半夏9g,吴茱萸3g,广藿香12g,六一散包煎15g。加减:偏热甚者,加黄苓12g,大黄后下6g以加强清热泻火之力;偏湿热甚者,加薏苡仁30g,佩兰9g以增强祛湿之力;肝胃郁热,迫血妄行,加水牛角先煎15g,生地黄15g,牡丹皮9g,大黄后下6g苦寒清热,凉血止血,火降气顺,则血自止。
瘀血阻胃证
证候:胃痛如割,痛久拒按,痛处不移,入夜痛甚,痛彻胸背,食后痛重,或见呕血、黑便,舌质紫暗或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涩。
病机:瘀血阻络,气机壅滞。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和胃。
方药: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
丹参15g,蒲黄包煎12g,五灵脂包煎9g,檀香5g,枳壳9g,三七粉冲服3g。
加减:肝胃郁热迫血妄行,加黄苓12g,牡丹皮9g以清热泻火,凉血止血;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淡脉弱,属脾胃虚寒,脾不统血,加党参9g,黄芪15g以益气健脾;出血量多,加阿胶烊化15g,白及9g,地榆炭9g,或十灰散以加强止血之功。
胃阴亏虚证
证候胃脘灼热隐痛,口干舌燥,烦渴思饮,食少干呕,似饥不食,空腹症重,或有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无苔,脉细数。
病机:胃阴不足,络脉失养。
治法:养阴生津,益胃止痛。方药: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北沙参12g,麦冬12g,生地黄15g,玉竹12g,白芍12g,淡竹叶12g,天冬12g,陈皮6g,甘草6g。
加减:胃脘灼痛,嘈杂反酸,加黄连6g,少佐吴茱萸3g以疏泻肝胃郁热;肝火伤阴,加牡丹皮12g,栀子9g以清泻肝热而养阴;肝胃火盛,灼烁肾阴,加黄柏9g,知母9g,熟地黄15g以泻火滋阴;胃火盛者,加石膏先煎15g,大黄后下6g以清胃泻火。
脾胃虚寒证
证候:胃凉隐痛,喜按喜温,遇冷痛重,得食痛减,纳少便溏,畏寒肢冷,口淡流涎,舌淡有齿痕,社苔薄白,脉沉细迟。
病机:脾阳亏虚,寒自内生。
治法:益气健脾,温胃止痛。
方药: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加减。
黄芪15g,党参12g,桂枝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