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解读几个补钙的误区 如何进补最科学.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解读几个补钙的误区 如何进补最科学.doc

上传人:iluyuw9 2014/11/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解读几个补钙的误区 如何进补最科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解读几个补钙的误区如何进补最科学
老年人新陈代谢逐渐变缓,消化功能减弱,钙的需要量也相对增加。人体缺钙和随之产生的钙代谢紊乱是老化和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人过中年,骨钙就逐渐丢失,妇女进入更年期及绝经期后,骨钙丢失进一步增加,65岁以后女性可能丢失骨钙的35—50%,男性丢失30—36%。这种长期持久的负钙平衡、入不敷出的状况,将伴随人生直至生命结束。缺钙的结果使骨骼中钙减少,血管和脑中的钙增多,骨质疏松、动脉硬化、老年痴呆等都接踵而来。
【补钙要注意走出以下误区】
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误区二: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如绝经期女性可补充雌激素等,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什么有效手段能治愈骨质疏松,现在能做到的只是预防和减缓。像某些广告上宣传的那样,吃了某种补钙制剂,就能治疗骨质疏松,是没有道理的。
误区三: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
钙是这样被人吸收的: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即血液中钙的含量),再通过骨代谢,把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不是说钙吃得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过少都不行。过量补钙,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
【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
按照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标准,我国成年人钙供给量为每日800毫克。老年人由于骨质损失加速,对钙的需要量增加,每日的钙供量应达1000~1500毫克。然而,在目前我国的膳食条件下,钙的摄人量还处于较低水平,全国平均每人每日为500毫克。这对老年人来说,远远低于正常需要量。最安全有效的补钙方式是在日常饮食中加强钙的摄入量,而且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不会引起血钙过量。
专家建议:老人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多吃奶制品、虾皮、黄豆、青豆、豆腐、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