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条例是领导机关制定或批准规定某些事项或机关团体
的组织、职权等带有规章性质的法规性文件。
条例具有法规性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制发机关的法定性。条例的制作、发布机关有一定的限制。
(2)内容的法规性。条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重要或比较重要的事项,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要求有关人员必须遵照执行,不得违反。
根据管辖的权限不同,条例可以分为直接颁发性条例和批准颁发性条例;根据内容的不同,条例可以分为事项性条例和规定机关、团体的组织、职权的条例。
条例由首部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1)首部。包括标题、制发时间和依据等项目。
1)标题。条例的标题一般有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另一种是由施行范围、事由和文种构成。
2)时间和依据。一般在标题之下用括号注明条例通过和签发的年、月、日与机关名称,有的条例是随“命令”、“令”等文种同时公布。
(2)正文。由总则、分则和附则三部分组成。
1)总则。是关于制定条例的目的、意义、依据、指导思想、适用原则、范围等的说明性文字,表达要简洁、明了。
2)分则。即规范项目,这是条例的实质性规定内容,是要求具体执行的依据。
3)附则。是对分则的补充说明,其中包括用语的解释和解释权、修改权、公布实施的时间等项内容。条例正文有两种表达形式:一种是条款式,全文按序列排列;另一种是章条式,多用于内容庞杂的条例。
<实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
(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日国务院发布一九九三年六月二十八日国务院修订)
第一条为奖励在推行科学技术进步中作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充分发挥广大科学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奖励的范围包括:应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推广、采用已有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科学技术管理以及标准、计量、科学技术情报工作等。
第三条科学技术进步奖,按其所奖项目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大小,分为国家级和省(部委)级。
第四条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应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和生物新品种等),属于:
(1)国内首创的;
(2)本行业先进的;
(3)经过实践证明具有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二)在推广、转让、应用已有的科学技术成果工作中,作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三)在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设备研制和企业技术改造中,采用新技术,作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四)在科学技术管理和标准、计量、科学技术情报等工作中,作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特别显著效果的。
第五条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分别授予证书、奖章和奖金。
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数额,由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会同财政部另行规定。
第六条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特殊贡献的科学技术进步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可授予特等奖,其奖金数额高于一等奖。
第七条设立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负责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审、批准和授予工作。评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