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理想国第?卷 MADE BY , ZJU 第一部分三种技术——使用者的技术、制造者的技术、模仿者的技术·“造床”的比喻——自然的床(本质的床)、形式的床(木匠制作的床)、画家模仿的床——创造者(神)、工匠(制造者)、画家(模仿者) ·对三种技术的探讨——任何事物都有三种技术:使用者的技术(对事物有具体的知识)、制造者的技术(有正确的信念)、模仿者的技术(既没知识也没信念) ·(着重)对模仿者的批判——“模仿术是低贱的父母所生的低贱的孩子。”——“模仿者对于自己模仿的东西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知识”——对诗的批判——进入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对诗的批判·对悲剧诗人领袖荷马及荷马史诗的探讨——通过连续的引用事例与荷马对比,从战争和指挥的问题,城邦治理问题和人的教育问题三方面来说明荷马及所有的诗人都只是美德或自己制造的其它东西的影像的模仿者——进而扩展到对其他所有诗人以及诗的批驳·诗通过外在修饰才让人觉得“美”·诗歌所打动的是心灵的低贱部分(模仿艺术是与心灵中的低贱部分交往) ·诗人本质不是模仿心灵的最善部分,也不是为了打动这个部分,而是模仿心灵的最低贱部分,因此我们不能让诗人进入治理良好的城邦,以防他们在人的心灵里建立起一个恶的政治制度·诗腐蚀最优秀的人物(舞台上的诗人满足和迎合我们心灵中本性渴望痛苦流涕以求发泄的部分,而理性部分也因怜悯放松了警惕) 第三部分灵魂不朽·勇士厄洛斯的故事(大篇幅) ——论证灵魂不朽·正义·结束语——灵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善和恶。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这样我们才可以得到我们自己的和神的爱,无论是今世活在这里还是在我们死后(像竞赛胜利者领取奖品那样)得到报酬的时候。我们也才可以诸事顺遂,无论今世在这里还是将来在我们刚才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讨论·苏格拉底以荷马并未成为当时的理想的城邦管理者、军队指挥者、教育家为由来批诗及诗人的无用。但是他本人也未成为领导者、军队指挥者,教育理论也不被很多人理解,理想国也为实现,所以? ·本章再次对诗进行批判,但全文最后的论证却以一段故事(属于史诗)作论据,是否自相矛盾? ·创新与模仿的界定创新一定要新吗? ·苏格拉底认为人死去之后灵魂依然存在,而且恶的灵魂都是永恒存在的,是否合理? 终于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