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CPA《审计》教材梳理:审计证据(4).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CPA《审计》教材梳理:审计证据(4).doc

上传人:企业资源 2012/1/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CPA《审计》教材梳理:审计证据(4).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CPA《审计》教材梳理:审计证据(4)
第一节审计证据的性质
第二节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第三节函证
第四节分析程序
一、分析程序的目的
分析程序
目的
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必须实施)
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1)帮助CPA发现财务报表中的异常变化,或者预期发生而未发生的变化,识别存在潜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
(2)帮助CPA发现财务状况或盈利能力发生变化的信息和征兆,识别那些表明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问题的事项
用作实质性程序
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它与细节测试都可用于收集审计证据,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在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CPA可以将分析程序作为实质性程序的一种,单独或结合其他细节测试进行实施,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1)减少细节测试的工作量,节约审计成本
(2)降低审计风险,使审计工作更有效率和效果
用作总体复核(必须实施)
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在已收集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整体的合理性作最终把握,评价财务报表仍然存在重大错报风险丽未被发现的可能性,考虑是否需要追加审计程序,以便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理基础
二、用作风险评估程序



三、用作实质性程序

(1)目的: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实质性分析程序与细节测试都可用于收集审计证据,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2)实施的前提
第一,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单独或结合细节测试,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
第二,如果重大错报风险较低且数据之间存在稳定的预期关系,注册会计师可以单独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3)所提供证据的证明力
相对于细节测试而言,实质性分析程序能够达到的精确度可能受到种种限制,所提供的证据在很大程度上是间接证据,证明力相对较弱。
(4)运用的步骤

(1)并非所有认定都适合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
(2)如果数据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可预期关系,注册会计师将无法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
(3)在信赖实质性分析程序的结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实质性分析程序存在的风险,即分析程序的结果显示数据之间存在预期关系而实际上却存在重大错报。
(4)在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时,应考虑的因素: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针对同一认定的细节测试。

(1)数据的来源: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
(2)数据可靠性的影响:数据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根据数据形成的预期值。数据的可靠性越高,预期的准确性也将越高,分析程序将更有效。注册会计师计划获取的保证水平越高,对数据可靠性的要求也就越高。
(3)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使用的数据是否可靠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的因素:可获得信息的来源;可获得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