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防风通圣散在皮肤病中的应用举隅.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防风通圣散在皮肤病中的应用举隅.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2/5/7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防风通圣散在皮肤病中的应用举隅.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防风通圣散在皮肤病中的应用举隅
 
 
摘要:防风通圣散系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临床中辨证准确,经加减化裁可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病,本文总结用于瘾疹、蛇串疮、湿疮、红蝴蝶疮的机理及体会。
关键词:防风通圣散;皮肤病;医案
剂,从临床观察对慢性荨麻疹的多种证型均有效,对内有郁热,复感风邪,表里俱实,风热壅盛的胃肠实热型尤为适宜[2]。本例患者属内有实热,又有感受外邪所致的表里俱实证,故以防风通圣汤解表通里、疏风清热解毒。方中防风、荆芥、麻黄、薄荷疏风解表,使风邪从汗而解;大黄、芒硝荡热于下,配以山栀子、滑石泻火利湿,使里热
从二便而解;更以石膏、黄芩、连翘清解肺胃之热;再加苦参、白鲜皮清热利湿止痒,金银花解毒祛火。全方既清又透,表里同治,从而达到湿化热除毒散的目的。

李某,男,36岁,于2011年8月12日就诊。主诉:右胁肋起红色疱疹伴疼痛5天。患者5天前感冒后右胁肋出现一簇丘疱疹,呈带状排列,颜色红,疼痛剧烈。在西医院经抗炎、抗病毒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就诊。查体:身体健壮,面色微红,咽部略红。右胁肋可见呈带状排列的一簇丘疱疹,痛不可触,局部灼热,烦躁不安,坐卧不宁,痛苦难忍。口干口苦,大便干结,舌质略红,苔黄厚腻,脉弦数。中医诊断为蛇串疮。证属表里俱实型。治以外散毒邪,内清里热。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药用:防风10g,荆芥10g,连翘9g,麻黄6g,薄荷9g,川芎9g,当归10g,白芍15g,白术12g,山栀子9g,大黄(后下)6g,芒硝9g,石膏30g,黄芩9g,桔梗6g,滑石10g,甘草9g,服药1剂后大便通畅,微汗出,自感浑身轻松。随后又继服2剂,右胁肋疼痛有所缓解,红色丘疱疹亦干涸消退。改用防风通圣散每次6g,每日2次,5日后右胁肋丘疱疹完全消退,疼痛消失,病告痊愈,随访未发。
按:中医学中的蛇串疮,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以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病愈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多见于春、秋季节,患者以***居多。本病多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经火毒蕴积,夹风邪上窜头面而发;或夹湿邪下注,发于阴部及下肢;火毒炽盛者多发于躯干。此例患者蛇串疮是因
素体热盛,复感毒邪,以致火热毒邪蕴积肌肤而成。“火郁发之”,“热者清之”,故治疗应外散毒邪,内清里热,使郁积于肌肤之毒邪散尽,“釜底抽薪”使积结于里之热从下而解。防风通圣散系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此时应用,正契合病机,在病急之时采用汤剂,力量峻猛,直折其旺盛之火焰,待火势已减,再改用散剂使余火渐灭,无反复之虞。

刘某,男,55岁,教师,2011年6月18日诊。主诉:左下肢出现水疱和丘疱疹伴渗液、瘙痒1月余。1月前左小腿被摩托车擦伤后,即感局部皮肤瘙痒,由于患者饮酒和羊肉等发物后波及全身皮肤瘙痒,左下肢出现小水疱及渗水,心烦口渴,纳食欠佳,小便黄,大便3~5天1次。查体:左下肢可见大片密集小水疱和丘疱疹,有大量渗液。严重处渗透衣裤,局部色黯红,瘙痒难忍;舌质红、苔黄,脉弦略数。西医按“湿疹样皮炎”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诊断为湿疮。证属血热脾湿型。拟用清热解毒、健脾利湿、凉血止痒为法。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药用:防风10g,川芎10g,薄荷10g,栀子1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