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关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做法和思考.doc

格式:doc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关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做法和思考.doc

上传人:文档库 2014/11/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做法和思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做法和思考
安阳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杜芬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群众创造并与生产生活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它以活态传承为主要形式,广泛存在于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是我们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生命基因。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和传承中华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意义。
安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我市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组建了非遗保护机构和队伍,加大保护经费投入力度,开展了非遗普查和宣传工作,启动了非遗理论研究,制定了长期保护规划,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非遗名录体系和传承人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保护体系已基本形成。截至目前,我市已开展了第一、二、三批市级项目和第一、二批市级传承人的评定工作,公布了三批市级名录和两批市级传承人名录。截至2012年6月,全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个、省级项目32个、市级项目91个、县级项目118个
;截至2012年12月,我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6名、省级项目传承人32名、市级项目传承人88名、县级项目传承人132人。对进入各级名录体系的项目和传承人,市、县两级采取多种措施予以保护和扶持,不少濒临灭绝的项目重新焕发了生机,广大传承人的积极性得以有效发挥。
一、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主要做法
(一)组建机构队伍,健全保护机制
2005年以来,我市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评定工作,并成立了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局际联席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2006年10月,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市群艺馆挂牌成立。2008年11月,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在市民间艺术博物馆挂牌成立。2010年,安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建完成,并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科。与此同时,各县(市、区)也相继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组织参加了两期“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对我市30余名省级以上手工技艺、传统美术、传统戏剧、曲艺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了培训,增强了传承人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提高了传承水平。
(二)加大经费投入,推进工作开展
近年来,我市共获得中央、省级非遗保护财政扶持资金417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滑县二夹弦获得中央财政扶持资金50万元,汤阴跑帷子获得45万元,滑县大平调获得74万元,滑县
大弦戏获得85万元。内黄县落腔获得国家级、省级扶持资金77万元,安阳县淮调获得76万元。省级项目吕村战鼓获得省级扶持资金10万元。
与此同时,我市及各县(市、区)也累计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开展了非遗普查、培训、展演、资料收集整理、项目申报等各项工作。2008年,我市投入10余万元,专门举办了民间稀有剧种展演活动。2009年以来,每年为元宵节民间艺术展演获奖团体颁发奖金数万元;每年投资10万元,组织参加深圳文博会,推介我市非遗项目;每年投入数万元,组织全市非遗工作人员、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加非遗保护相关培训和考察活动,努力提高非遗工作者队伍素质。2009年,我局和各县(市、区)投入40余万元开展了大规模的非遗普查工作,并整理、制作了普查资料。2010年,我局投入5万元,建成了安阳文化产业网,这是我省唯一一家地市级文化产业网,也是宣传我市文化产业、非遗保护的重要门户网站。2011年,我市投入资金10余万元,举办了“文字之都•魅力安阳”联通杯全国灯谜大赛。
(三)开展非遗普查,摸清非遗家底
在2009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我市各部门共同努力,经过近8个月的搜集整理,全市初步排查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12万条,重点调查项目4572个,已编撰完成《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汇编》116册,整理文字资料280万字,基本摸清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底,发掘整理了一大批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编制完成了《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图》,完善和丰富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信息。
为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宣传工作,彰显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系统整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2012年,我局启动了《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暂定名)丛书编纂工作。该书拟分为两册,上册为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下册为市级非遗项目,目前该书编撰工作已基本完成,2013年可完成该书的出版工作。
(四)加强宣传展示,扩大社会影响
近年来,我们加大宣传展示力度,策划、组织和参与了一系列影响较大的活动,展现了我市厚重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了悠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