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冲刺班教学安排
第一次课:中外文学史(上、中、下)
第二次课:错别字、名句(20)、现代文阅读(15)、文言文阅读(15)
第三次课:应用文写作(20或30)、作文
第四次课:作文(80或70)
第一讲:中国文学史发展简史
总分20
分布情况:错别字1(成语、没有出现错别字的)
作家——作品——国籍——体裁——主人公3(名家名品)
文体1—2(诗、词、曲、赋;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流派2—3(自然主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豪放、婉约、花间词派、桐城派、荒诞派等)
并称1(史界两司马、南洪北孔、四大古典小说、小李杜、杜甫三吏三别、巴金爱情三部曲等)
现代汉语语法1(词组、词的构词法,较简单)
名句3(名家的,不偏,但也不是特别基础)
并举3—5(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四大吝啬鬼、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冯梦龙的三言、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等)
还有的是3分的浮动部分,这部分是
作家——作品2-3(名家的代表作品或者最出名的作品:汤显祖、普希金、沈从文)
名句1-2
文学运动1(建安文学、新乐府运动、南北朝的文论)
中外文学史(13-18)
涉及的考点:
作家——作品——国籍——体裁——主人公(名家名品)5-6
并称4-6 (史界两司马、南洪北孔、四大古典小说、小李杜、杜甫三吏三别、巴金爱情三部曲、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四大吝啬鬼、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冯梦龙的三言、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等)
流派2—3(自然主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豪放、婉约、花间词派、桐城派、荒诞派等)
文体1—2(诗、词、曲、赋;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文学运动1(建安文学、新乐府运动、南北朝的文论)
第一部分:先秦
第一章:诗歌
风:,,,便指地方曲调,也就是周王朝京都之外的地方乐歌. 。
雅:,.
颂:宗庙祭祀之乐.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赋:铺陈直叙,,,不限记叙文议论文还是抒情文.(艺术手法)
《阿房宫赋》(文体)
比: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
<<诗经>>中常见赋中用比(记叙文或议论文),或者起兴后再用赋(抒情文).
第二章:楚辞
楚辞:用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比如常见的屈原作品中的奇花异草)而创作的诗赋,以六言、七言为主,参差多变,多用语气词”兮”,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编成<<楚辞>> <<楚辞章句>>.
<<九歌>>11篇,<<九章>>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