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摘要】在当前教育事业经费供求矛盾突出的形势下,高校财务预算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优化创新管理,充分发挥预算指挥效能,创造资金最大使用效益。笔者就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优化创新财务预算管理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财务预算; 优化创新管理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中心内容,贯穿于高校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在当前教育事业经费供求矛盾突出的形势下,高校如何充分发挥预算指挥效能,创造资金最佳使用效益,实现学校教育事业和谐发展,是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现实问题。而预算创新改革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
一、当前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外部政策环境
我国是发展中,财政部门预算对高校拨款补助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教育经费投入区域不均衡,高校教育经费紧缺一直都很突出,处于激烈的人才教育竞争环境。高校在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要素科技含量、实现学校发展价值的过程中,都需要有足够的经费投入,筹资面临着较大压力。
同时,应市场经济体制公共财政部门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要求,高校部门预算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形式的改革,高校自主支配资金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原来固有的预算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高校复杂的经济环境,从而对高校财务预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多角度地筹资,科学调控收支,合理运作资金,创造资金最佳效应,是高校财务预算关注的中心内容。
(二)学校内部的预算管理与资源配置方面
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形势下,高校普遍追求良好的声誉和影响力,为实现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始终关注资金、资源的投入;预算过程力求学校正常运转和重点建设项目之间的平衡,但实际预算管理中的漏缺依然存在,具体体现在:预算不够全面、具体;管理不够规范;人为弱化预算的严肃性;对预算的控制、评价与监督力度不够等。往往形成学校预算超出财务经济承受能力,资金投入效益不明显现象。主要是:
其一,缺乏全面的财务预算管理意识。高校作为一个自主办学的实体,在确立了事业发展的长期战略的同时,应当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一套完整、延续的财务预算管理系统,而目前很多高校的财务预算仅是资金的分配预算,缺少统一的、全局的指导效应,“重分配、轻管理”,使得预算缺乏长远性、科学性和连续性。加之校内部各部门的预算意识不够,认为预算仅仅是单一的“数字分配”,故只看重资金的拨付而疏于资金的使用效益。分配到本部门的资金使用中随意性大,项目之间出现通用、串用,而产生了“科学安排少、突击花钱多”的现象,导致预算执行丧失应有的约束力,难以维护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其二,预算管理体系不够缜密。体现在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分析、考核系列环节中。高校财务预算编制是一项严肃而复杂的系统工作,很多高校通常是依照历年经验、习惯来编制预算,时间仓促、论证不够充分,很难保证预算编制的质量。尽管普遍采用上下双向结合的二级预算管理体制,但仍不能科学体现出校级和二级基层单位之间良好的财务关系,一方面,各职能部门计划申报数不能准确、切合实际地反映情况,预算编制依据论证不全,缺少真实来源;另一方面,校方对院系二级单位缺少必要的了解,难以作出囊括所有的周密计划,预算内容有漏缺,项目较粗糙,从而难以体现预算的全面可行性。与此同时,预算执行人为存在
“预算归预算,执行另一张皮”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