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运动缓解办公室疲劳及日常运动健康管理7.ppt

格式:ppt   大小:24,434KB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运动缓解办公室疲劳及日常运动健康管理7.ppt

上传人:太丑很想放照片 2022/6/18 文件大小:23.8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运动缓解办公室疲劳及日常运动健康管理7.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你好,我是——
宿英帅 (Andrew)
AASFP亚洲运动及体适能学院高级私人教练
AASFP亚洲运动及体适能学院高级产后康复教练
IST德国健身学院健康与运动教练
AFAC台湾体适能学院高级普拉提教练
TRX悬挂体系训练师;等多项国颈肩背痛、颈项僵硬、活动受限、伴
随上肢麻木无力。
(中国应用护理杂志2009)
颈椎病(颈椎综合征)
第十页,共四十页。
由于椎间孔处的突出物(椎间盘退变、骨刺)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而导致上述症状;
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系指髓核脱水变薄、椎间隙变狭,使纤维环及周围韧带变松弛,颈椎稳定性减弱,导致椎间盘突出。
颈椎的生理弧度改变和颈椎节段不稳,而使颈椎正常的应力发生变化,导致骨质增生(骨刺)
发病常见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此类人士由于颈肌慢性劳损、肌肉痉挛、久之颈肌肌力减弱、使颈部平衡破坏;
神经根型颈椎病
第十一页,共四十页。
应对策略
第十二页,共四十页。
耳垂: 与垂线重叠
头部: 中立位、不前倾或后仰
颈椎: 轻微前曲
肩胛骨: 平贴于冠状面
胸椎: 轻微后曲
腰椎: 轻微前曲
骨盆: 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三点处于冠状面
膝关节:中立位、不超伸
策略1:回到“标准”姿势
第十三页,共四十页。
缓解疼痛;增加整体活动幅度;颈椎动脉血流回复状态
做法:一手托住会员头枕部,一手放在下颌;然后双手用力将头部向头顶方向牵拉。
注意:用力须由小至大逐渐增加,时间持续6-15秒。牵拉时头颈部一般保持中立位,如下段颈椎疼痛可以在屈曲10-15°位牵引。
策略2:手法牵伸
第十四页,共四十页。
手法牵伸
第十五页,共四十页。
手法牵伸
第十六页,共四十页。
颈椎后缩
深层颈屈肌
颈部左右侧屈抗阻训练(等长训练)
上背部肌肉加强训练
中、下斜方肌
菱形肌
策略3:肌力训练(提高颈部稳定性)
第十七页,共四十页。
胸锁乳突肌
肌力训练(提高颈部稳定性)
第十八页,共四十页。
动作描述:坐姿/仰卧位,下颌尽量向后缩,感觉到颈椎的关节及肌肉有延伸/拉长的感觉。保持约15-20秒
颈椎后缩
第十九页,共四十页。
策略4:上背部肌肉加强训练
第二十页,共四十页。
动作描述:俯卧在平床/健身球上;上背部稍微抬高;曲臂90度、握拳、大拇指朝上;
呼吸:呼气时肘部向上提起,吸气时返回。
注意事项:不要耸肩、肘部上抬时夹紧肩胛骨,促使中斜方肌与菱形肌的收缩。
俯卧曲臂提肘(徒手/负重/单臂)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页。
动作描述:俯卧在平床/健身球上;上背部稍微抬高;双手握(阻力圈),不要耸肩;
呼吸:呼气时上背连同手臂(与阻力圈)上抬,吸气时返回。
注意事项:不要耸肩、上背部上抬时幅度不要过高,导致腰椎肌肉发力取缔中斜方肌与菱形肌。
俯卧手握(阻力圈)挺背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页。
问题2,腰背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页。
腰痛产生的主要因素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页。
椎间盘由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构成,髓核位居椎间盘中央偏后,周围由纤维环包绕,纤维环紧密连接于上、下椎体的软骨终板。
认识腰椎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页。
慢性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或“腰背肌筋膜炎”,主要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慢性损伤。
起因:持续性肌肉收缩降低了血液循环,导致废物的积聚及持续性肌肉疲劳。
长时间的体力劳动、长期缺乏运动锻炼的肥胖者、遭受风寒或者急性损伤处理不当或者治疗不彻底。
症状:腰部酸痛、胀痛或弥散性酸痛;患者感觉强直和紧张。
腰肌劳损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页。
椎间盘突出(示意图)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页。
认识一个重要的部位:胸腰筋膜
第二十八页,共四十页。
椎间盘突出的原因分析之一:行为习惯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页。
1、导致骨盆偏离中立位置。
2、导致压迫神经痛。
椎间盘突出的原因分析之二:髂腰肌过紧
第三十页,共四十页。
原因分析之三:腰方肌过紧
腰方肌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页。
腰方肌过紧,牵拉到腰骶筋膜会有酸痛感
原因分析之三:腰方肌过紧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页。
腰痛的康复训练步骤
第三十三页,共四十页。
一:腹横肌
腹横肌
腹横肌
第三十四页,共四十页。
腹横肌募集
第三十五页,共四十页。
二:多裂肌与旋转肌
多裂肌和旋转肌
第三十六页,共四十页。
多裂肌旋转肌放松
第三十七页,共四十页。
动作描述:仰卧、屈膝
呼吸:吸气准备,呼气骨盆后倾,然后从腰椎到胸椎一节一节上抬直到身体成一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