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学新词;
2.理解一支恐龙的主要意思。
2.自读自悟,老师巡察引导。
3.小组探讨(要求:小组成员一起逐句探讨,有不同理解,说出理由)。
4.抽说,有不同看法可站起说出你的理解。
六、读全文
其次课时
一、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同时也找到第四自然段是这个疑问的答案。下面,我们来仔细阅读第四自然段。
二、阅读第四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一)读P151第2题: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依据课文想象一下,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你对题目的要求怎么理解?(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要仔细阅读弄清有几句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才能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
(二)弄清共几句
①先读书,用序号标出。
②抽说,出错老师点拨。(这自然段长句多。如浩大家族:冒号后的句子详细指出浩大家族有哪些。前后都是围绕相同内容说的。一共8句。)
(三)阅读、理解
1.默读想象,老师巡察引导。(给肯定读书时间)
2.老师读,全体学生想象表演。(出示本段文字理解)
3.先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说,老师巡察引导。
4.小组探讨(要求:逐句探讨,每句意思。每人都说,不同的可依据课文内容讲出理由。达成共识。)老师巡察引导。
5.抽说,有不同看法,师生再谈、再说。(板收)
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狗一样大,它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殖成了形态各异的浩大家族:有些两足奔跑,有些四足行走;有些身体浩大,有些小巧;有些猛烈,有些和顺。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脑颅膨大,身体轻快,行动灵敏,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拍打,体表长出了羽毛,没有鳞片或甲。有的为了躲避敌害或找寻食物到树上去生存,在树上跳动,着陆,有了滑翔实力,后来能飞行了。地面上的有羽毛的孔龙奔跑,也学会了翱翔。所以一支恐龙就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了。
6.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a、引读;
b、齐读。
三、感悟
学了本文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化过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探讨、抽说)
科学技术发展。多学科学文化,去钻研事物。
四、理解文中表达精确的句子(P1513)
1.自读理解,并小声说说;
2.小组探讨(说出自己的理由)
3.抽说(恐龙种类多,演化成多鸟类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一支用得精确。演化须要特别长的时期,所以用温长的演化很精确。)
4.同学们以后在用词说话,写作时,学习精确确地运用词语。
5.找找本文还有这样的句子,读读、想想、说说。
五、拓展
沟通搜集到的各种恐龙的图片,模型和信息。
六、回家搜集动植物或古猿演化成人的过程,下节课沟通
第三课时
一、沟通搜集的信息
二、学写田字格字
1.自己视察田字格的字:1)、写时留意什么地方;2)、间架结构怎么支配
2.探讨以上两个问题
3.抽说、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