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传播学史论笔记》专题5传播受众.doc

格式:doc   大小:99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传播学史论笔记》专题5传播受众.doc

上传人:ttteee8 2022/6/25 文件大小:9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传播学史论笔记》专题5传播受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专题5传播受众
专题五、传播受众
94年、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简答)
97、09年、“使用一满足”理论(简答)
07年、社会类型轮,社会关系论(简答)
08年、社会关系论(名解)
09年、社会类型论(名解)
一、受众其他条件完全相同事物情况下,他们选择能最便 捷的满足其需求的媒介。据此他提出一个媒介选择公式: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的 程度。公式中“报偿的保证”指传播内容满足选择者的需要的程度。而“费力的程度”则指 的是这则内容和使用传播途径的难易状况。
4、 影响受众对媒介及其内容的选择性行为
(1)、选择性心理:
1960年,美国学者克拉怕在《大众传播效果》一书中,将受众的选择性心理归纳为选 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是保护 受众的三道防线,从外到里以此保护受众免受反面信息的干扰。
1)选择性注意
它指的是受众在接触媒介及其内容时,总是倾向于接受与自己既有态度立场一致或接近
的媒介或内容,而尽量回避与自己立场相反的媒介或内容。
2) 选择性理解
指受众为避免认知不协调,会根据既有经验、动机、文化背景、态度立场等,对所接触 到的信息进行有选择地理解,从而使其与既有认知、态度立场相协调。
3) 选择性记忆
指的是,人们会根据自认需要,在已经被接触和理解的信息中,根据特定目的,挑选出 部分信息进行有选择的记忆。
这三种选择性心理机制的发生过程是:在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前,受众会选择接触与 既有立场态度一直或者接近的媒介和信息,而拒绝那些与自己原有观点相抵触的东西。受众 对各种信息选择性接触,避开含反面信息的刊物或节目,如果做不到,就会动用选择性理解 来解释符号,如果还做不到就会动用选择性记忆,简单地忘掉与自己观点相反的信息。
正确认识到受众的选择性心理机制及其关系,对于认识到受众在传播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传播意义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把握传播的双向交流性。 同时它也表明传播译码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逆反心理:
指的是受众在原有心理定势支配下,对不符合其原有心理指向的信息所持的抗拒心理, 或者受众对内容相同、形式单调的信息的过量传播所持的抵触反抗心理倾向。表现形式有: 对该信息不予理睬;驳斥外来论点;歪曲或从反面解读信息内容;损害信息来源;寻求社会 支持自己的态度体系。
(3) 、从众心理:
是指受众在群体压力作用下,在所持有的意见、态度和行为上与群体中大多数人相一致 的心理变化。其根本原因是群体压力。群体意见对个体形成的压力过程分为4个阶段:合理 辩论、好言相劝、围攻抨击和隔离排挤。
5、受众价值开发:
(1) 、重要性:
1) 受众在传播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决定着传播活动的基本方向,离开受众,传者研究、 效果研究、媒介研究均无法立足。
2) 经过对受众详细的分析研究,才能生产出特点鲜明、针对性强的节目,很容易赢得观众。
3) 受众对节目的选择性不断增强,节目的竞争加剧,而节目竞争归根到底是受众的竞争。
(2) 、内容:
1) 研究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受众接触媒介、接受信息的影响和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
2) 研究受众接受信息的变化规律。
3) 研究受众的结构分层。
(3) 、方法:
实地调查、内容分析、控制实验、个案研究等。
主要是受众调查,可分为视听率调查和意向调查。视听率调查又有节目回忆法、电话访 谈法、一周日记法、机械记录法。
二、经验学派的受众观
经验学派的理论渊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大众社会理论,二是行为主义的刺激一反应模式:
(一)、大众社会理论
1、 大众与受众:
大众是伴随着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而出现的一个特定概念。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人类 进入大众社会的一个分界点。在这个时代,作为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还有大众传播发展 的结果,原有的传统社会结构、同意的价值体系被打破,社会成员失去了统一的行为参照体 系,变成了孤立的、分散的、均质的原子式存在,具有规模巨大、分散性、同质性、匿名性、 流动性和无组织性等特点。
如果我们运用典型的大众社会理论观点看问题,大众传播的受众无疑就是大众本身。经 验学派早期,将受众看作是只能被动接受信息的大众,并且受到大众媒介的操控,而忽略了 受众的能动选择性。“魔弹论”正是这种受众观的代表,“火星人入侵”更是为该理论提供了 侧面证据。
2、 大众社会理论:
大众社会理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理论,可以分为形成、发展、变化三个过程:
1) 早期贵族主义观点。代表人物有托克维尔、奥特加、勒朋等人,该时期的大众社会 理论充满了没落贵族阶级对崛起的大众的仇视心理和偏见,认为大众的崛起导致对精英的压 迫,引起道德的颓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