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防治方法标签: 杂谈王坦摘要关键词本文所用英文词汇译义一. 斑块形成原因二. 影响斑块病理变化的因素三. 对斑块治疗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四. 斑块是可修复、可逆转,高龄老人斑块更易稳定五斑块类型,易损斑块成因、检测及使用药物六. 颈动脉斑块七. AS 斑块的治疗附:心脑血管需要食物呵护;注解。摘要国内医界提醒人们: 呵护血管健康, 要从青年开始, 心血管病发生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 AS) 、斑块及血栓形成等。本文主要阐述 AS 斑块形成机制及与之相关因素,由此给出中西药治疗方案, 本文着重介绍他汀药物,阿司匹林、普罗布考、丹参滴丸、丹蔞片、麝香保心丸、灯盏花( 灯盏细辛) 注射液、灯盏生脉胶囊、银杏叶胶囊及通心络胶囊等成药以及他们使用的中药:三七、虎杖、骨碎补、瓜蒌皮、薤白、水蛭、蟾酥等,这些药品除对防治斑块有帮助外, 同时也能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可供大家选用时参考, 本文给出的药品,有些功效相似,但仍须因人而异,在医嘱下服用。关键词: 炎症、血管内皮损伤、纤维帽、泡沫细胞、血脂、血小板、动脉粥样硬化( AS) 、抗氧化、高龄老人本文所用英文词汇译义: ACE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DP 三磷酸腺苷 AI(APOAI) 载脂蛋白 AI Ang Ⅱ血管紧张素Ⅱ AS 动脉粥样硬化· 3/22 · Aspirin 阿司匹林(本文系指肠溶阿司匹林) B(APOB) 载脂蛋白 B B100 载脂蛋白 B100 BUN 尿素氮 CABG 冠状动脉旁路术 CETP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 5/22 · CIMT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COX 环氧合酶· 15/22 · CPK 血清磷酸肌酶激酶 CRP C 反应蛋白· 10/22 · EPCs 皮祖细胞· 10/22 · GBLP 银杏叶多糖· 20/22 · GSH-PX 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20/22 · HbALC 糖化血红蛋白 HCY 半胱氨血酸· 9/22 · H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MG-CoA 基戌二酰辅酶 A· 11/22 · HMG-CoA-R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 A 还原酶· 11/22 · Hs-CRP 清高敏 C 反应蛋白· 10/22 · HUVEC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IMT 脉血管内-膜厚度 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I-6 素 LI-6 LPO 过氧化脂质 MDA MM 大分子 mmP-9 金属蛋白酶- 9· 10/22 · 15/22 内谷同型羟甲血动白介自由基基质 NASH 非酒精性脂肪肝 NO 一氧化氮· 12/22 non-HDL 非高密度脂蛋白· 2/22 OXLDL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1/22 P 无效机率 PSA 前列腺癌检验指标-前列腺特异抗原 PTCA 经皮冠脉腔内成型术 RCT 逆向转运 SBP 收缩压 SGPT 转氨酶(肝功能检验指标之一) SOD 血清氧化物歧化酶 SV峰值血流速度 TC 血清总胆固醇 TG甘油三脂 TXA2 血栓烷 A2 ,血小板中的血栓素 14/22 ※英语词汇中后面有页码者,表示此页码有其可查内容众所周知, 人体血管如同建筑屋内的上下水道的水管, 流经它的水中难免会存在一些污物, 日积月累, 加之管壁锈蚀而粗糙, 污物细又小, 就很容易附着在管子内壁形成“垢斑”。人体也是如此,血液中含有过多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 ,它的颗粒细小,很容易透过血管内膜沉积在动脉血管壁上,加上其它因素,例如高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高尿酸、绝经妇女、少运动、吸烟、体重指数( BMI ) 超标、感染、血小板聚集、同型半胱氨血酸( HCY )症[注 1], 血管重构( 血管内径变小,壁/ 腔比例增加等)、 TC/HDL-C 比值( 此比值在正常范围内小些为好) 及非高密度脂蛋白( non-HDL )( 此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小些为好)等,就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AS )斑块。 AS 斑块好比血管中的“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会形成血栓,从而引起血管狭窄或直接导致急性心梗、中风,甚至猝死。本文主要探讨斑块形成的原因, 怎样防治 AS, 以及稳定斑块, 防治血栓等内容。文中涉及到许多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内容可供参考。一. 斑块形成原因㈠与血脂超标和失调有关: 血脂和 LDL-C 超标或失调, 特别是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OXLDL-C ) ,超标后,它会进入皮下的间隙,被内皮及平滑肌细胞释放的自由基氧化修饰及氧化的 LDL-C, 引起炎症反应,这些炎症细胞会吞噬 OXLDL-C ,使血管周围细胞发生增殖和纤维化增加,在皮下生成泡沫细胞, 从而构成斑块的髓核, 最后形成斑块。而 LDL-C 只有在氧自由基攻击下,也就是 LDL-C 和氧自由基同时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