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手术后低氧血症的原因及防治.doc

格式:doc   大小:77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手术后低氧血症的原因及防治.doc

上传人:啊的生娃娃A啊D 2017/6/3 文件大小:7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手术后低氧血症的原因及防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手术后低氧血症的原因及防治【关键词】手术后低氧血症原因防治术后低氧血症通常是指呼吸室内空气时或给氧的情况下动脉氧分压下降, 脉搏血氧饱和度低于 90% , 其发生率可高达 55% 。本文综述了对术后低氧血症原因当前的了解,重点介绍最近对术后低氧血症的研究、预防和治疗。 1 麻醉后术后低氧血症的原因与机制麻醉用药, 通气量的大小及氧浓度, 麻醉后肌松药的残余作用将影响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及发展。肥胖,高龄、/FRC 增大、原先存在的心肺疾病和手术时间过长等都与术后低氧血症有关。动脉血氧分压(PaO2) 降低的大小及持续时间与手术是否接近膈肌和手术操作时间长短相关。腹部或胸腔内手术后, 呼吸动力学异常的特点是限制型呼吸功能障碍和吸入性容量( IC) 及肺活量(VC) 的严重降低; 但是更重要的是降低功能余气量(FRC) 。术后 FRC 下降导致肺通气量减少, 咳嗽乏力, 分泌物潴留, 可引起肺不张和肺炎等 2 并发症。 动力学因素 增加分流和通气/ 血流失衡正常肺泡氧分压(Pulmonary Oxygen..PaO2) 的病人所发生的低氧血症应通气与血流分布障碍增加或分流量的增加。早期研究表明, 上腹部及胸腔内手术后 24h ,分流量增加平均达到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CO) 的 1% ~ 5% ,总的混合静脉血可从术前 CO 的 % 增加到术后 CO 的 % ,因此可想而知,最主要的效应应归于通气/ 血流(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n V/Q) 分布失调。另外有研究表明, 上腹部及胸腔内手术后病人在术后第 1、3 和第 6 天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oxygen gradient PA-a-DO2) 可因分流的增加而明显的增大, 而并没有于通气/ 血流失衡的改变。最后又有人研究表明, 分流和通气/ 血流失衡两者均在术后 1~ 2h 后增加。 FRC 的减少和闭合气量变化现在已明确,很多手术术后可引起 FRC 减少, 这种下降已被认为是临床上最重要的肺容量变化,上腹部或胸腔内手术后 24hFRC 减少至术前 70% 水平,并在数天内保持低水平,此后在 7~ 10 天内逐渐 3 恢复至正常水平。全身麻醉诱导能降低 FRC 并伴有肺顺应性降低; 以麻醉开始的最初几分钟最为明显。全麻下不管是控制呼吸还是自主呼吸, FRC 下降程度一致, 并与术后低氧血症相关。 肺活量的减少腹部或胸腔内手术后初期, VC 可下降至术前的 40% 水平,并保持近似水平至术后 10~ 14 天;下腹部手术 VC 改变比较轻;而体表或肢体末端手术不合并有任何肺容量的异常, 由此可见, 麻醉药的应用本身并不是术后肺功能障碍的最基本原因, 同时可以说明呼吸动力学的改变在麻醉中和麻醉后是完全不一样。但是麻醉药及肌松药的残余作用, 很可能是术后肺功能障碍的参与因素, 特别是对那些有较高危险因素患者更是如此。 平均潮气量的减少及呼吸频率的增加在上腹部和胸腔内手术后潮气量可减少至术前 80% 水平; 呼吸频率在术后 2 天可比术前增加 50% 。 气体交换问题麻醉手术后期气体交换异常有两种模式,第一是立即出现于麻醉和手术之后的动脉低血氧症, 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