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核舟记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1,870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核舟记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才艺人生 2022/7/8 文件大小:1.8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核舟记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设计思路: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重点放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上。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因此第一堂课可以让学生自主学****通过查字典和参看才能读得流畅,读准字音才能理解得清楚透彻。
  3.齐读第一自然段,然后分析,设计问题如下。
  (1)概括第一段的段意。
  (2)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
  (3)找出说明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
  (4)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
  答案:
  (1)概述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
  (2)盖大苏泛赤壁云。
  (3)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4)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找四名学生朗读第2-5段,然后分析讨论。
  (1)这四段文字是对“核舟”的具体细致的说明,作者怎样说明的?可分成几个层次?
  第2-4段是一层,说明的是船的正面;第5段是一层,说明的是船的背面。作者是按照由正面到背面、由主到次的顺序说明的。
  (2)研读第二段。设计问题如下。
  ①这一段的内容是什么?
  先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船舱,重点是介绍舱旁的小窗和所刻的苏轼十六字文句。
  ②介绍“核舟”体积时,作者抓住了长度和高度,又写了众多小窗和对联,作者意在表现什么?
  突出王叔远的“奇巧”、“灵怪”,从而也突出了说明中心。
  ③请同学领会“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意境,让学生自己动口讲一讲。
  (3)研读第三段。
  讨论:①这一段是介绍船头部分,着重说明什么?
  着力表现苏武、鲁直和佛印三位游览者的神情态度。
  开展小活动:课堂表演(找三个男生分别扭作苏东坡、黄鲁直和佛印,让他们按照课文中所述的情境实际演练,主要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变抽象为形象,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
  教师点拨:“东坡”与“鲁直”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佛印”矫首昂视,屈膝盘坐,神情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表演完毕后设计思考题如下:
  ②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和佛印的
“矫首昂视”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什么?
  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表现他们豁达、豪放的胸襟,说明他们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却了现实的烦恼,而陶醉在眼前画卷的美好意境里。佛印的形象则是苏黄二人的陪衬,他的表情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
  ③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为什么?
  是苏东坡。因为刻画得仔细,所以作者当然也写得细腻;同时还因为核舟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这样说明与主题吻合。
  ④你从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
  如对东坡外貌的刻画,对东坡、鲁直“衣褶”的介绍,对佛印左臂所挂念珠的说明“珠可历历数也。”
  小结第三段:这段文字,说明人物神情态度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描述每个人物又是按照由上部到下部的顺序,层次分明。
  (4)研读第四段。
  开展小活动——课堂表演。
  让两名男生扮作两个舟子,身边放上一些道具充当“楫”、“壶”、“炉”“蒲葵扇”等物,模拟两名舟子的神情动作,让讲台下的同学观看并说出他们跟书中所作是否一致,主要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变抽象文字为具体形象。下一步,教师设计以下问题:
  ①这一段文字说明舟尾情况是怎么布局的?
  主要运用了总分结构。先总说“揖左右舟于各一人”,而后分说,从“居右者”说到“居左者”。
  ②这一段描述“舟子”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
  两“舟子”虽神情各异,一个“若啸呼状”,仿佛是在那里呼唤清风,显得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仿佛在专注听“茶声”。但表现了一个共同氛围,这就是愉悦、轻松、活泼自乐。
  ③小结:第2-4段是写船的正面,这一部分实际上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大苏泛赤壁”的生活画卷。
  ④请同学们发挥想像力,想像一下当时苏轼跟他的朋友泛游赤壁时的情景。
  教师可引导:正当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时,三个知心朋友暂时把身边琐事放在脑后,乘一叶扁舟荡漾在大江之上,江面波平如镜,令人心旷神怡,清风吹来,荡起层层涟漪……
  ⑤研读第五段,设计问题如下。
  a.这段文字中哪些说明可以表现雕刻技艺高超这一中心?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b.写船正面用了三段文字,写船背面为什么只用一小段文字呢?
  这是为了突出“核舟”的主题,同时也表现作者主次分明的技巧。
  C.这段文字可以省略不写吗?
  不能。因为这是对前文说明的必要补充。
  至此课文全部研读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