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6篇
银行风险管理
第15章
流动性风险管理
学习目标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系统掌握以下几点:什么是流动性风险,它和盈利性及利率风险、信贷风险的关系如何;流动性衡量的指标有哪些?什么是流动性缺口,他们是怎么样反映流动性标而非流量指标,都只是某一时点上资产或负债的数量值;都没有考虑银行在金融市场上获得流动性的能力。因此这些指标一般不能用来比较规模不同的银行之间的流动性能力。
银行的信誉也极大的影响银行的流动性能力,但是所有的数量指标都难以用来衡量银行的信誉。
值得银行监管当局注意的几个市场信号
首先是“公众信心”。
其次是银行的股票价格。
再次是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或其它借款的风险溢价。
四是满足对借款客户承诺的程度。
五是资产的损失。
六是向中央银行大量借款。
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管理是商业银行日常性工作,也是商业银行实现资产负债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
西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围绕资产负债表上的流动性缺口展开,因此估计缺口的大小并从商业银行的最大利益出发为满足缺口的需要而筹措资金是流动性管理的全部内容。
流动性风险管理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意义、目标和原则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意义
流动性管理是扩大银行业务,增强银行实力的基本手段;
足够的流动性是维护和提高银行信誉的保证;
流动性管理是避免和减少银行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
流动性管理对于提高商业银行经营业绩将起到重要作用。
2.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
1)适度控制存量
“适度”的存量不仅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
2)适时调节流量
当资金流入量大于流出量而导致资金盈余时,需要及时调度资金头寸,扩大对盈利性资产的投入,以保持资金资产存量的适度性;
当资金流入小于流出而导致资金存量不足时,就必须以较低的成本、较快的速度弥补资金缺口,以重新建立平衡。因此适时、灵活地调节流量,对于流动性风险管理来说同样十分重要。
3.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原则
1)相机抉择原则
根据不同时期的业务经营重点权衡轻重,相机抉择,当出现流动性缺口时,银行管理者既可以通过主动负债的方式来扩大经营规模以满足流动性需求,(通常可通过发行债券、大面额存单及向金融市场拆借资金来补充流动性)也可以收缩资产规模、通过出售资产或以资产转换的方式来满足流动性需求。
2)最低成本原则
无论是主动负债方式筹集资金还是通过自身资产转换来满足需求,都要保证成本最低。当然,成本最低化只是相对而言的。
制定出合理的流动性计划
银行的流动性计划是其总体财务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份合理的流动性计划不仅能够保证客户的需要,也能使商业银行保持良好的资产负债规模,有助于提高银行的整体效益,合理的流动性计划有助于银行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
根据各方面的信息,预测银行未来的流动性缺口。
对成本和收益进行系统分析比较,评选出最优的获取流动性的方式。
在对未来的流动性进行预测与流动性来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制定出与银行整体发展计划相符合的长期流动性计划。
将长期的流动性计划分解成较短期的流动性计划以便于实施。
在执行的过程中,根据经济、政策及市场的不断变化,依据实际情况对流动性计划不断加以修正。
首先要对银行以往的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对过去的差距与不足进行详细论证,以总结经验教训;
其次,要对当前的市场需求状况、银行自身的经营状况及市场上资金的供求状况进行周密的考察,以预测在不同市场环境下银行的流动性需求。
最后根据预测结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流动性需求计划。
在制定流动性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突发事件的流动性需求,对此作好充分准备。
流动性风险管理
1. 做好流动性预测
流动性风险管理应从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两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银行的流动性需求和外部经济环境有关。
当经济运行对流动性需求增加时,银行的贷款需求增长将快于存款的增长,其流动性能力亦随之下降,在市场上获得流动性的成本也相应增加。
2. 流动性管理
预测未来一定时期的流动性需求,做出好的流动性计划并不是银行的最终目的,这些只不过是满足流动性需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流动性风险、保证既定收益的手段。
当出现流动性缺口时,银行必须综合考虑资金来源和使用方向,衡量各项来源的成本及获得的收益,最终决定是减少存贮的流动性还是在金融市场上购买流动性来填补缺口。
无论是变现资产或借债,银行满足流动的能力都要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所以银行不但要对流动需求做出预测,而且还要预测其获得资金的能力。
银行之所以有流动风险及由此引发银行倒闭,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银行并不是总能获得足够的资金来满足流动性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