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培养.doc

格式:doc   大小:49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培养.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7/6/18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培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培养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语文教育中听说读写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个突出的弊端,就是重“文”轻“语”,重“读写”而轻“听说”。我们必须明白听说读写的重要性, 听说读写是相对独立的但又有着密切联系的四种语文能力, 同属人类交流思想活动的范畴, 是同一范畴的不同活动形式。语文教学基本任务应该是: 以能力训练为主, 重视文化熏陶,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怎样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将是本文的核心。关键词: 存在问题重要性听说读写正文: 一、当前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语文是什么?对执教语文的教师而言, 正确理解是第一要义。叶圣陶先生在 1964 年2 月《誉滕万林》信中说得十分清晰:“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文本于语, 不可偏指”;“其后有人释为‘语言’‘文字’, 有人释为‘语言’‘文学’, 皆非立此名之原意。第二种解释与原意为近, 唯‘文’字之含意较广, 缘书面之‘文’不尽属于‘文学’也”;“第一种解释之‘文字’,如理解为成篇之书面语, 则亦与原意合矣”。认真琢磨, 可知语文的实用功能与文化功能皆蕴含其中。“语文”的内涵与外延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发展, 显然, 今日对语文课程性质与功能的界定有源可寻,非空穴来风。 1. 许多教师教育思想不端正教育思想指导教学实践, 没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就很难有正确的教学实践,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总认为, 读写是“硬”任务, 大纲有要求, 课本有任务, 学校有考核, 完不成任务,考不出好成绩向谁都不好做交待; 听说是“软”任务, 反正考试考不到, 练不练无关紧要, 还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听话说话是人人都会的, 读写能力提高了, 听说也会跟着提高, 用不着单独训练。有的教师埋怨, 语文老师都够累的了, 那还有时间去搞听说练****在这些错误思想支配下, 语文教学中就常常出现“欺软怕硬”的现象——对读写内容不敢有丝毫马虎, 而对说话课则往往是敷衍了事, 走过场, 有时则干脆为读写让路。还有的教师主观上也想把听说抓上去, 但由于平时对听说教学不研究或研究不够, 在教学中练不得法, 训不到位,出现问题时又指导不上去, 所以常常是费时费力不少而收效甚微。因此几个“回合”之后也就气馁下来。这种由于教师教育思想不正确或训练不得要领而造成的形式主义的听说训练目前还普遍存在, 所以听说训练很难走出误区。 2. 课堂教学仍以阅读分析为主, 忽视听说训练。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语文课堂中那种老师“满堂灌”学生静听式的现象大大减少了, 但是, 要把课文“讲深”“讲透”的观念仍在许多教师的头脑中占主导地位,为此他们在备课时广收资料, 面面俱到地钻研文章, 课堂上在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篇章结构、语法修辞等方面舍得下功夫, 但却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 教学中尽管有频频“启发”、“提问”和“谈话”, 也不乏有“一声雷”似的热闹景象, 但仍没有跳出以教师为中心, 以讲授语文知识为重点的传统模式, 一堂课下来, 学生头脑中留下的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语言片断和知识, 而真正的语言能力训练和提高却是微乎其微, 这样的课堂教学在许多学校和许多教师中并不少见。 3. 小学生的听说能力仍然是低水平的。重“读写”轻“听说”的课堂教学和听说训练中的形式主义, 影响小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和大纲的要求相比差距不小,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敢说、不会说、不爱说和不善说、不敢说: 在课堂提问时, 有的学生(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 站起来就紧张脸红, 低头不语, 即使有回答, 也是只言片语, 声音低得难以听清, 但这些学生在家中, 在父母面前却能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必要时还会耍一阵子“小皇帝”的威风, 让父母“唯命是从”, 这些学生的家长常常不相信老师说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不敢讲话。不会说: 不少小学生或先天素质较差, 或对所要说的知识不懂, 因此在回答问题或单独的“说话”课上结结巴巴, 手足无措, 脸也憋得通红, 却说不出几句明白的话来。不爱说: 在课堂中不难发现, 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很注意听讲, 但总是沉默不语, 自己很少举手, 当然也就更少有说话的机会。不善说: 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许多班级举手率虽然很高, 但能言语流畅比较准确回答问题的还只是少数,多数学生往往在说话时出现神态紧张, 声音偏低或偏高, 有的乡音土话较重, 词语贫乏, 内容简短, 或语句重复脱节, 语病比较多等问题, 因此发言机会最多的自然是那些能让老师满意的“红花”, 多数学生只好做了“绿叶”。二我们必须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性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