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保障房:大棒?鸡肋?.doc

格式:doc   大小:1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保障房:大棒?鸡肋?.doc

上传人:好用文档 2022/7/19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保障房:大棒?鸡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保障房:大棒?鸡肋?
冀志罡
保障房从出世那天起,就不得不面对众多质疑。有人问,保障房到底是保权贵还是保穷人?因为他们发现,经济适用房小区里停着不少奔驰宝马;有人问,盖保障房的大笔资金从哪儿支?地方政府可还指望着卖地赚保障房:大棒?鸡肋?
冀志罡
保障房从出世那天起,就不得不面对众多质疑。有人问,保障房到底是保权贵还是保穷人?因为他们发现,经济适用房小区里停着不少奔驰宝马;有人问,盖保障房的大笔资金从哪儿支?地方政府可还指望着卖地赚钱呢;还有人问得更有趣,政府出手大搞保障房,相当于计划经济大跃进,住房市场化的改革成果岂非休矣?
看起来这是个永远打不开的死结。地方政府不能炒房,就没钱开发保障房;要放开地方政府炒房,那谁还傻乎乎地去盖保障房?这样的左右为难和内外纠结,使保障房一会儿是打压房价的大棒,一会儿又成了房地产调控的鸡肋。
那么,保障房到底怎样定位才是正确的?保障房的开发主体是地方政府。因此,讨论保障房的正确定位之前,先要讨论地方政府的正确定位。
首先,在现行体制下,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保经济增长,这是所谓GDP政绩考核的核心内容。为了完成乃至超额完成任务,地方政府都热衷于做两件事:上项目和为项目找钱。对以经济增长为己任的地方政府来说,上马的项目最好能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显著拉动当期GDP。对于大额投资项目来说,拉动当期GDP的效果不言自明,因为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将全额计入当期GDP;二是具备经营可持续性,能自己养活自己,不会变成地方政府的财政包袱;三是最好能有效提升地方形象,如果一个项目既能生财,同时又是形象工程,那当然就再美妙不过了。
这就是为什么尽管很多地方的医院和学校奇缺,而当地政府就是不愿意建。医院学校建成后,年年都要拨款补贴,从政府财政的角度看是赔钱买卖;医院学校又没法建得高大辉煌,作为形象工程也力有未逮。
与之相比,“铁公基”就大不相同了。路修通后,马上就可以高额收过路费;漂亮的大桥和公路还能让每一位来宾交口称赞,对地方形象自然大有裨益。
所以,保障房建设只能由中央政府定出一个总计划,再层层分解派发到地方省市,以签订责任状的近乎强行摊派的行政方式来推动。保障房建设虽然投资额巨大,能够拉动当期GDP,但它是一种公共福利,不具备经营上的可持续性。对地方政府来说,它是成本,而不是利润。有谁愿意负担看不到利润的成本呢?
你看,地方政府虽然是政府,但它的思维方式是很不政府的,是很企业的。市长们不像官员,倒很像精明的钱庄掌柜,随时扒拉着算盘珠子,计算着自己金钱上的得失损益。赔钱的买卖没人做,这句话对企业合适,对地方政府也合适。
但是,地方政府企业化这条路是走不通的。中央政府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不得不通过各种方法,逼迫地方政府承担起公共责任。既然当下房地产最热,民愤最高,那么保障房建设就成为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