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公司并购动因理论述评.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公司并购动因理论述评.doc

上传人:司棋 2022/7/21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公司并购动因理论述评.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公司并购动因理论述评
马亮【摘 要】伴随着并购浪潮,关于公司并购行为背后所隐藏的真实动因的研究便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国内外学者试图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揭示公司进行并购背后的真正动因,并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理论和假说。本文对这些学者的认为市场价格机制中存在着机会主义和有限理性的人为因素以及不确定性的环境因素等,当各种因素相互作用时就会导致市场价格机制的失灵,而公司内部活动的协调却可以节约市场运行价格机制的成本,因此公司可以通过纵向并购将市场交易关系转变为内部交易关系,从而节约了交易费用。该理论有力地解释了公司纵向并购的动因。Coase在其发表的《产权性质》中提出,公司存在的原因就是运用公司这种内部组织所付出的成本低于利用不完善的市场价格机制的成本。之后Williamson(1975;1985)和Klein、Benjamin和Robert(1978)在Coase的理论基础上又不断的创新和拓展,认为公司的纵向一体化(纵向并购)有利于节约公司的交易费用,为公司的纵向并购提供了理论支持。他们指出当交易双方存在关系专用性投资时,不完全的契约会就会引起交易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并且由于“资产专用性”会产生可占用性准租金,从而导致机会主义的“敲竹杠”问题,而纵向并购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方法,因为通过纵向并购可以消除交易双方之间不完全契约引发未来的“敲竹杠”行为。而且随着交易不确定性程度的升高,公司将交易内部化的倾向就会增强,并且重复的市场契约成本经常高于内部组织费用,这便引起了交易频率较高的交易内部化。 (四)自大假说
自大假说认为公司并购的动因是由于收购公司的管理层出于对自己管理能力和市场判断力的过度自信并认为市场对于目标公司的估价是错误的,从而导致公司以过高的价格对目标公司进行收购,使股东价值遭受损失和转移。Roll(1986)提出了自大假说,并认为在高效率的市场中,股票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开和非公开)的信息,即公司的价值可以由股价完全体现出来,而收购公司的管理层由于野心、自大或过度骄傲会在评估并购机会时犯下过分乐观的错误。Hayward和Hambrick(1997)通过实证研究对自大假说进行了验证,并指出由于良好的公司业绩、高管受到媒体的表扬和高管具有相对较高的报酬而产生的心理反应都会导致高管过度自信。而Lys和Vincent(1995)的研究结果表明并购导致的价值损失与管理层过度自信有关。
以上所述是国外主要几种并购动因理论,每种理论都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公司并购的动因,但都无法对所有的并购活动作出合理的解释,也没有形成一个权威和统一的结论。不过,这些理论对认识我国公司的并购动因还是具有极大帮助的。然而,上述理论在运用时需要考虑我国特殊的国情,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做一些分析及发展,使其符合实践的需要。
二、我国公司并购动因理论
(一)政府干预
公司并购的本质是公司之间在平等自愿并且有偿的基础下的产权交易行为,而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发达,市场体制还不完善,很多公司并购都是在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进行的。例如,郑海航(1999)指出,在我国公司并购产生之初,由于存在着许多亏损的公司,在政府干预下,亏损公司得到拯救,而且公司亏损的数量减少,从而整个社会效益得到提高。但是在公司并购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优势公司被迫通过“拉郎配”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