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和技能
1、理解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2、知道酸性氧化物的概念.
3、理解碱的四条通性。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进步实验操作技能,增强比较、分析、归纳
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酸的化学性质,请问稀酸有哪五条共同的化学性质呢?
酸为什么会有这些共同的化学性质呢?
我们知道的碱有哪些呢?碱是否也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呢?为什么?
我们知道酸碱性通常在水溶液中才显现出来,今天我们就以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为代表来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回忆酸的通性。
酸都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
因为碱的组成也相似,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它们可能也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
复习酸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类比学习碱的化学性质。
猜测碱的化学性质
对照酸的化学性质,请大家猜测一下碱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呢?
把猜测板书
根据实验室所提供的药品,请每小组讨论一下将进展怎样的探究方案。
下面请每小组按照自己的方案,通过实验对猜测进展验证。
(提示:实验操作标准,现象、结果的记录)
对照酸的通性,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猜测
1。和指示剂反响;
2。和酸反响;
3。和活泼金属反响
4 和碱性氧化物反响
5 和盐反响
(酸性氧化物)反响;
……
小组代表根据所写活动卡交流。
(介绍实验设计步骤)
(可视猜测情况分组进展)
小组讨论,激发探究兴趣.
猜测过程为学生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提供思路.
(1、2不做重点探究)
学生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老师指导
学生实验探究活动
(提供实验活动卡)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和实验操作、探究才能.
学生实验交流,归纳碱的化学性质
组织引导学生交流,共同归纳碱的化学性质
小组代表上台根据记录交流
(师生互动,共同归纳碱的通性)
小组成员可以补充
形成碱的4条化学性质。
1 碱和酸碱指示剂反响
小组代表交流
复习酸碱指示剂
2 碱和酸反响
小组代表交流
复习酸碱中和
3 碱和某些盐溶液反响生成新碱和新盐。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响有什么现象?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呢?写出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注:有问题老师解答)
观察试管里的颜色变化。写出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uSO4→Cu(OH)2↓+Na2SO4  蓝色沉淀
Ca(OH)2 +CuSO4→Cu(OH)2↓+ CaSO4
引导学生分析反响产物
将已有知识纳入新的认知构造。
4碱和(CO2)酸性氧化物反响生成盐和水。
NaOH溶液中通入CO2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是否代表不发生化学反响呢?
怎么证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响呢?
学生回忆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的现象,反响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 CaCO3↓+H2O
小组讨论:
(1)是否可用酸碱指示剂?
学生实验: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再滴加酚酞
(2)能否通过验证反响后的生成物?(滴加盐酸观察现象)
引起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演示
演示NaOH和CO2的反响
在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参加10mL氢氧化钠浓溶液,振荡,观察现象.(质疑:二氧化碳溶于水也能使压强变小)
还有什么实验方法证明确实发生反响了呢?
演示教材P15的实验:在充满二氧化碳的广口瓶中,参加少量氢氧化钠浓溶液,迅速塞紧带有玻璃管和气球的橡皮塞,振荡广口瓶。
提问:小橡皮泡逐渐涨大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现象、原因)
学生演示:在体积一样、充满二氧化碳的两个塑料瓶中,分别参加10mL氢氧化钠浓溶液和10mL水,振荡,观察现象。
(倒出液体加盐酸验证)
(学生小组讨论)
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原因: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响,二氧化碳气体在反响中消耗了,瓶中气体压强下降,空气通过短玻管进入橡皮泡而使小橡皮泡膨胀。
比照实验
(控制变量法)
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原理。
形成酸性氧化物的概念
金属氧化物大都是碱性氧化物,那么象 CO2这种非金属氧化物可能是什么氧化物呢?
酸性氧化物── 像CO2 SO2等能和碱反响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
硫酸工厂排放的尾气里含有二氧化硫,会污染环境,将尾气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可减少二氧化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