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古诗两首》.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两首》.doc

上传人:jsyhqk 2022/8/1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两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5、古诗两首
教学目的: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能用自己的
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观察才能,法,诗词造诣很高。(精品文档请下载)
四、解诗
同学们,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读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学生朗读时出示课件)(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精品文档请下载)
诗人看到什么?
题一:这首诗中藏着几个方位词,找出来.
(板书:横 侧 远 近 高 低)
题二:作者欣赏庐山是不是真的横着看,侧着看,远处看,近处看,高处看,低处看?这些方位词在诗中起什么作用?(板书:角度不同)
(精品文档请下载)
角度不同,风光怎么样呢?从诗中找证据。(远近上下各不同)
(板书:风光不同)看到的庐山分别是什么样子?(横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侧看:奇峰陡峭;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危崖险岩;高处俯看:身沟幽壑;山下仰望:重峦叠嶂。)(精品文档请下载)
小结:苏轼不愧为大文豪,诗的前两句用14字就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景物就完全不一样。
题三:作者感受什么?作者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
同时引导联络《画杨桃》,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结果也各不一样的道理.
此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小结:看来要想理解全面,就要超越狭小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学生考虑理解后交流。
引导答复:这些方位词说明观察的角度不同。
引导答复: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狭窄,只能看到部分,不能看到全面.
五、悟诗
1、师举生活实例1:一位同学放学校外等车远观学校教学楼……于是,他轻轻地吟诵道:
(引读)不识庐山真面目—-
小结:诗中的“山”不是指庐山了,这个“山”可以是指一样东西,也可以是指一件事情,更可以是指一个人.
3、同学们有没有碰到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情况?举例说一说。
(逐一事例引读)不识××真面目-—
4、这首诗不仅仅感受到了庐山景观的奇丽,还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
小 结:写庐山诗,大都从不同角度赞美庐山美景,作者却另辟蹊径,由自己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景象完全不同得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人生哲理。这是作者的巧妙之处,是这句诗成为千古绝唱的妙招。(精品文档请下载)
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古诗。
学生背诵古诗。
六、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将诗改写成短文,加上自己的感悟。
3、课后积累苏轼的其他诗句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句.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所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感)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一样)
第二课时(《游山西村》)
一、简介诗人,解题:
陆游(1125 -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存诗90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