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写作背景
195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一日时逢海滨风雨大作,浪涛翻涌,他顿起击水之兴,不顾身边警卫人员的劝阻,下海游泳,于风浪搏斗。上岸后意犹未尽,有纵笔挥毫,写下了这不朽名篇《》,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写作背景
195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一日时逢海滨风雨大作,浪涛翻涌,他顿起击水之兴,不顾身边警卫人员的劝阻,下海游泳,于风浪搏斗。上岸后意犹未尽,有纵笔挥毫,写下了这不朽名篇《》,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1、上、下阕有什么不同?
上阕写景,望中所见,说的是空间;(写景抒情)
下阕咏史,心中所想,咏的是时间。(咏史抒怀)
2、上阕写景,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意象),整幅画面有什么特点?
“大雨”、“ 幽燕”、“白浪”“打渔船”。
这首词一开始就给人们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
“大雨落幽燕”,排空而来,写出雨声如鼓,雨势如箭的迅急猛烈。
“白浪滔天”,夸张来增加气势,写出浪声如雷,浪势如山的汹涌澎湃。
“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更兼真是声形并茂气象磅礴,这情景较之曹诗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晴日所见更令人惊心动魄。
4、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说明理由。
我认为“落”和“滔”用得好。“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来,给人以雨声如鼓雨势如箭的感觉;继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气势,写出浪声如雷,浪势如山的汹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扫雨,推波助澜,真是声形并茂气象磅礴。
5、下阕先写了什么?词人这样写的目的
词的下片先发思古之幽情,以一句“往事越千年”倒转时空,展现历史的画面。
毛主席这时面对大海,想到了这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往事,想到了曹操——又一个“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主席的眼前除大海之外,有大雨、有狂风、有惊涛,有骇浪,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