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现代社科文阅读(yuèdú)社科文阅读是什么
·现代(xiàndài)社科文阅读
现代社科文阅读现代社科文是指文学等社会科学方面的一类文章,高考第四大题往往以一篇社科类文章来作为阅读材料。高考对现对此作何感想。你那虽然古老但仍巩固的躯体,愿意接待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 你不语。你扎根的纠墨④群山不语,并晴浩气爽的长天也不语。
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
[注] ①篥〔bili〕:汉代从西域传入的一种管乐器。
②斥堠〔hou〕:瞻望敌情的土堡。
③紫塞:指长城。
④纠墨:绳索。这里形容俯瞰群山像粗大的绳索。
这是一篇感情饱满、意蕴深远的优美散文,最初发表于1989年《人民日报》,后被收集于《世界名家散文精典》。该文从作者游览长城所见所闻写起,抚今追昔,述说了对民族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民族开展的期望。
这道大题主要考查阅读和鉴赏现代散文的能力,具体说,是考查区分、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等。
21.这篇散文中,〔1〕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2〕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6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答案为:〔1〕评价历史 ①凄婉的历史 ②民族封闭的象征 ③文化愚钝的标志 〔2〕看待现实 ①开放 ②自信 此题考查区分、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第〔1〕题,问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只要关注文章的第③⑤⑦段,便可筛选出正确答案。
第〔2〕小题问“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应从第⑧段中寻找,该段开头就说“现在〞怎样了,这一段主要说现在长城敞开了胸怀,迎来了八方游客。由于客人们的到来,使长城“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这样,筛选出“开放〞“自信〞就不会困难了。
22.这篇散文中,
〔l〕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
〞,原因是什么?〔4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答案为:
〔1〕 将长城拟人化 :① 便于与长城对话,② 便于抒发感情。
〔2〕 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第〔1〕小题要求理解第二人称在构成与长城对话时所到达的特殊的艺术效果;
第〔2〕小题要求理解人称代词的合理变换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23.最后一段写道:“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
〔1〕这段文字与倒数第三段的关系是什么?
〔2〕联系全文看,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4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答案为:
〔1〕 是对倒数第三段所提问题的答复。
〔2〕 ①显示出中华民族的伟大、自豪和自信 ②能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