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休克
安徽中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1
休克是英语shock的音译
shock原意:振荡或打击
概述
2
1731年法国Le Dran首次将休克应用于医学: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严重紊乱而导致循环及其他器官功能衰竭的一种危重状态。
3
19世纪
Warren:“面色苍白或紫绀、四肢湿冷、脉搏细速、尿少、神志淡漠”
Crile补充:“低血压”
4
20世纪60年代Lillehei:休克微循环学说
休克的共同发病环节:交感-肾上腺系统强烈兴奋,导致微循环障碍。
5
休克是机体在受到各种强烈有害因子作用后出现的以组织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血液循环障碍,由此导致细胞和各重要器官功能代谢发生严重障碍及结构损害的一个全身性病理过程。
6
主要临床表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尿量减少、神志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甚至昏迷等。
7
晕厥是一种短暂的心血管系统反射性调节障碍。主要是由于血压突然降低、脑缺血而引起的暂时性意识丧失,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和意识障碍。
8
第一节病因与分类
1、病因
失血与失液
烧伤
创伤
感染
过敏
急性心力衰竭
强烈的神经刺激
9
7)强烈的神经刺激
1)失血
与失液
2)烧伤
3)创伤
4)感染
5)过敏
6)急性心力衰竭
1)大量失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
时间<15分钟、量< 10%全血,机体可代偿保持稳定
快速失血、量>20%总血量休克
量>50%总血量迅速死亡
2、分类
1)体液丢失(如剧烈呕吐和腹泻、肠梗阻、大汗淋漓)有效循环血量的锐减,过去称为虚脱,其与失血性休克的本质和表现都相似,都是由于低血容量所致。
2)大面积烧伤,伴有血浆大量丢失烧伤性休克。
烧伤性休克早期与疼痛及低血容量有关,晚期可继发感染,发展为败血症休克。
3)严重创伤可导致创伤性休克,尤其是在战争时期多见,与疼痛和失血有关。
4)主要由革兰阴性细菌细菌内毒素引起。
感染性休克常伴有败血症,故又称败血症休克,分为低动力型休克和高动力型休克两型。
5)过敏性休克属I型变态反应。发病机制与IgE与抗原在肥大细胞表面结合,引起组胺和缓激肽大量入血,引起血管床容积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
6)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炎、心包填塞及严重的心律紊乱(房颤与室颤),引起心输出量明显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和灌流量下降,称为心源性休克。
7)剧烈疼痛,高位脊髓麻醉或损伤引起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