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教学设计
内容与任务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华师大版初二年级(八年级)(上)第五章第4节《金属化学活动性顺序》,书本110-115页。该教材是按照“机械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为主线,本节属于化学反应章的内容,在该节前已经学习了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及常见金属的相关知识,下一节是化学反应的各个类型,所以本节是通过研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引出化学反应类型之一的置换反应的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以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结构,锻炼学生的分析比较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初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学习本节前已经学习过了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及常见金属的性质,已经初步了解常见金属的一些化学反应,以及可以对化学反应现象进行简单的描述,所以不难对一些常见金属化学反应进行比较分析,学生只大概知道反应程度的不同,但不知道具体金属活动顺序,对未知的顺序确定是比较感兴趣的,所以对如何确定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有较强求知欲。除此之外,学生通过前章机械运动的学习已初步具备实验探究的能力,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对本节内容不难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
。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实验探究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
(2)通过典型金属和酸以及某些盐的反应来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初步了解置换反应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不同金属与酸、盐反应的现象,学习用比较的方法研究几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分析归纳出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
通过书写金属和酸、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中概括出置换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通过介绍我国湿法练铜技术,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活,关心社会的热情,增强我国古代科技史的认识,激发自豪感;
通过铁等金属置换重金属盐的实例,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STS
通过学习,可以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保护金属物品的问题。
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以及现代技术的发展。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试管架、稀盐酸,稀硫酸,锌、铁、铜、镁、钠、CuSO4溶液、AgNO3溶液、FeCl2溶液、玻璃片、试管、火柴、大玻璃器皿1只、多媒体
学生准备: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六、教学方法
该节教学的组织形式为集体授课,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特点,为更好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我将采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比较法、启发法、讨论法适时有机的结合,灵活运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发现中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首先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大家还记得这艘号称“永不沉没的船”泰坦尼克号么?这艘世界上最大的游轮在它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航行中,撞上了大西洋上的冰山,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