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作文课中的“写什么”与“怎么写”刍议.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作文课中的“写什么”与“怎么写”刍议.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2 2017/8/16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作文课中的“写什么”与“怎么写”刍议.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作文课中的“写什么”与“怎么写”刍议
最近听了一些作文教学课,有教议论文写作的也有教记叙文写作的,但不管教什么文体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注重教学生写什么,另一类是注重教学生怎么写。在作文教学中教写什么和教怎么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但现在很多老师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错误地理解了这两个问题。表现在只注重教学生怎么写而不注重教写什么,总认为学生怕写作、不会写作是不懂得怎么写,孰不知学生更多的是无从下笔。有些也教“写什么”但忽略了“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变成了为写而写,导致写出来的东西脱离主题,显得冗长而多余。针对这样的教学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谈谈作文教学中“写什么”与“怎么写”这两者的关系与次序。
一、“写什么”与“怎么写”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写什么”主要是就写作的内容而言,即文章用于表现主题或证明论点的材料;而“怎么写”是关于方法的,即把材料组织起来形成文章并为表现主题或证明论点服务的方法。这两者在写作中是不可或缺、相辅相成的。比如高中必修教材中文言文《劝学》为了论述“学不可以已”的论点,分别从学****的意义、学****的作用、学****的态度和方法三个方面来论证“学不可以已”。这三个问题的阐述是写作的内容,是证明论点的材料,而在写意义、作用、态度和方法时用了二十个比喻来阐述,比喻论证则是其组织论据的方法。文章中所写的内容和所用的方法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当然其中内容决定方法,方法对内容有促进作用。如《劝学》中论述学****的意义时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课文先用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接着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最后同理推论人只有广泛地学****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课文通过这些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例子来阐明问题,使得文章和谐统一。
再如写记叙文时选什么材料来写,怎样组织这些材料才有利于抒发感情,表现主题,我们可看看郁达夫《故都的秋》:描绘故都的清秋景色共有五种景况,即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都市闲人、胜日秋果。在描写这些内容时方法上又融情入景,例如写“租人家一椽破屋?碜∽拧保?“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蓝色的牵牛花,郁达夫从寻常景象甚至破败景象中看出、体验出美来。所以其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都笼罩着一层浓厚的主观色彩,这是郁达夫眼中独特的秋景图。其内容与方法也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二、写作教学在解决“写什么”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思考怎么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文也要先有写作的素材,然后从素材中提炼出作文的题材,从而在写作时有东西可写。这个素材的来源是生活,但文章中写的东西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所以就要求写作者从生活素材中提炼出作文的题材。对于学生而言,其生活经历还是丰富的,但要写作文时,不知道哪些东西适合写进作文中,哪些东西不适合写进作文中。这就牵涉到题材的选择了,我们在作文课中要引导学生根据抒发情感、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择作文的题材,即教会学生
“发现美”。但“美”的评价是多元的,一方面我们要保持学生童心般的价值判断,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引导学生接受社会主流价值判断。这样就涉及到作文教学中“写什么”的引导。比如写母亲,可以选择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