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科学规划 因地制宜 制定好新农村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科学规划 因地制宜 制定好新农村规划.doc

上传人:智通 2022/10/11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科学规划 因地制宜 制定好新农村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科学规划 因地制宜 制定好新农村规划 】是由【智通】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科学规划 因地制宜 制定好新农村规划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制定好新农村规划
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任务”。这引领着我国农村建设进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阶段。新农村规划是一定时期内村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也是建设新农村和管理新农村的依据。规划,作为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其目的是为规划对象谋取可能条件下的最大利益。因此要建设好新农村,就必须有科学的新农村规划。
新农村规划的指导思想为根据镇和村庄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要从村庄和村庄建设的全局出发,综合进行村庄和村庄规划,统筹安排村庄和村庄建设,逐步改善广大村庄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本人一直在基层建设规划所工作,曾管辖着五个乡镇内的所有建设管理相关事务,现结合本人的日常工作,就新农村建设规划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这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本要求,同时还应把握好四个基本原则:一是优先考虑村民居住用房,提供舒适的生活空间;二是重视节约用地,尽可能不占用耕地良田;三是精心安排道路交通,方便村民出行;四是努力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1优先考虑村民居住用房,提供舒适的生活空间
村庄是人类定居地最基本的形式,为村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是村庄在规划的主要目标之定。在进行村庄居住用房的规划布置时,应慎重对待,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日照。日光对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布置住宅建筑时应适当利用日照,冬季应争取最多的阳光,夏季则应尽量避免阳光照射时间太长;二是通风。良好的通风不仅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也有利于降低室内温度、湿度,所以建筑布置应保证居室及院落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三是防火。当发生火灾时为了保证居民的安全,防止火灾的蔓延,建筑物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防火距离,同时应保持村内道路畅通,确保消防车的出入自由;四是防震。在经过“5。12”大地震后,人们越来越注重防震问题。住宅建筑必须采取合理的房屋层数、间距和建筑密度。而住房的布置要与道路、公共建筑、绿化用地、体育活动用地等相结合,合理组织必要的安全隔离地带。
2重视节约用地,尽可能不占用耕地良田
土地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马克思曾经引用过一句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还指出:“劳动力和土地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人口多,耕地少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很大的矛盾,十分珍惜每寸土地,合理利用每寸土地,是我们的国策。如何把改善村庄居住条件同节约用地统一起来,是村庄居民点规划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根据村庄居民点的规划和建设的情况,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目前有两种“喜新厌旧”的倾向。一种是建新村,弃旧村。认为放弃旧区,另建新址,从头新建,一切从新。这样,在建设期间,则形成两边占地的问题,新区建了新房,占了一片土地,而旧区照旧,一时腾不出土地,两边都占地,实际上减少了耕地面积,影响了生产;另一种即是建新房,弃旧房。即在旧区的外围建新房,而把旧区中的旧房放弃不住,形成空心村,不仅造成土地大量浪费,也极其严重地影响着镇容镇貌。
我们的村庄居民点建设,应尽可能在旧区的基础上改造扩建,把村庄内的闲散土地,如废弃的河沟、池塘、零星杂地加以平整,对原有建筑和设施的质量以及可利用的程度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然后从总体布局上综合考虑,凡是布局上合理的,又可以继续利用的原有建筑和设施,就要充分利用,并作为现状统一组织到新的规划中去,在布局上不合理的,严重影响生产发展和居住环境的,以及质量很差,不能居住的和不宜继续利用的原有建筑和设施,则逐步按规划进行调整,对新平整出来的村庄用地,应在规划指导下统一布置,使这些闲置的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对一些过于分散的村落,也应该根据村庄域规划布局进行调整,做到适村并点,相对紧凑集中,既可节约土地,又使布局合理,方便生产和生活。

宅基地面积的大小是决定村庄用地大小的重要因素,也是广大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之一。为了节约用地,为了在村庄建设中减少管线和道路的长度,提高建设项目的经济性,应当合理地确定每户的宅基用地面积。宅基地面积大小应严格执行各地政府的规定。以能满足广大群众家居生活的要求,村庄低层住宅应以家居生活对一层所需布置的功能空间最小面积来确定。
3精心安排道路交通,方便居民出行
道路交通无论在村庄总体规划或居民点规划中都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把居民点喻为人的身躯,则道路就如同人的骨架或动脉,是道路沟通了所有静止的因素。道路保证了居民点内外交通的联系,保证了人们正常的生产与生活,相互协作与联系。不仅如此,道路还与各项工作设施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管道、线路都与道路相联系而进行布设。道路对村庄居民点的卫生、防火、光照、通风以及防止风暴的袭击也起很大的作用。道路对加强村庄居民点的建筑艺术景观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般可利用道路线型的曲直,沿路布置建筑物,使行人的视觉不断变幻,步移景异从而获得更多的静观和动观效果。道路与建筑景观的形成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因此,布置便捷、安全、景观丰富的道路系统,可为方便居民出行,创造舒适的环境、安全的交通,为组织居民点的景观提供了先决条件。
,结合自然条件和环境特点,恰当地选择居民点的出入口,组织通达顺畅(但应避免穿行)和景观丰富的道路系统,满足消防、救护、抗灾等要求。并为居民点的住宅组群布置以及管线的敷设提供方便。同时不能让过境公路穿越村庄的居民点。
,对通风极为有利,(尤其是在南方气候炎热的盆地或山丘地带,作用更为显著)。但又应避免顺着冬季主风风向布置,以防寒风对居民点的侵袭。
、人行的轨迹,努力做到便捷通畅、构架清楚、分级明确、宽度适宜,严格区分车行道、步行道和绿地小道。由于道路的建设投资大,因此在满足消防、救护、抗灾及方便出行的前提下,应努力减少车行道的长度。
(院落)的人行、非机动车及机动车的流线,减少人车相互干扰,保证交通安全。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农村现代化的进程,方便的交通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也是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目前农村家庭用车已经普及,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应结合住宅的设计和居民点的规划,采用每户分别设置和适当集中就近布置相结合,解决家庭停车问题。最好能保证每户有一个车位的停车库或停车场地。在居民点的规划中,还应为增加停车场地留有发展余地。在居民点主要出入口附近,适当布置公共停车场地供来访客人停车。
、标志和图示,限速行驶。并用不同的铺地、绿化、台阶明确指示车行、人行的道路,防止车辆长驱直入,切实做到人车分流。

4努力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村庄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对于村庄住宅和居民点的建设,只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为广大居民提供现代化、安全舒适的生活条件,也才能确保环境质量。
。生活用水应符合卫生标准,给水设施应做到供水到户。
。排水系统宜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需经处理并符合标准后方可排放。用于农业灌溉时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电源。供电负荷需有适度的增容可能。供电线路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架空或埋地敷设,道路、广场和公共绿地应设置照明设施。
。所有的给排水、燃气、供热的管线应配备齐全,地下敷设,并应与埋地电缆等一起结合道路规划进行管线综合设计、合理安排。争取一次建成,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期建设。
。在村庄居民点的公共活动地段和主要干道附近布置符合环保要求的公共厕所。建立垃圾收集、运输及消纳措施。
,在规划设计中设置必要的防灾措施。

2/view-654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