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观沧海
曹操
诗言志,歌言情,在公元207年,曹操在北征乌桓胜利后。凯旋而归的路上,带着豪迈的情怀,登上了碣石山,以歌言志,抒发了博大的情怀。今天,让我们从《观沧海》一文中感受曹操这种博大的胸襟。
新课导入
曹操(155-220),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此诗借景抒情,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著名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伟大诗人,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被历代文人称为“诗仙”。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国缬诗成泣鬼神。杜甫称他:“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李白诗以抒情为主,诗之风格豪放洒脱大气,清新俊逸,语言流转自然,继屈原之后,是中国最杰出的诗人,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一部分诗抒发其内心的幽怨之气,存诗近千首,有《李太白集》,也是盛唐时期诗歌的代表人物。
创作背景
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