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送东阳马生序和诗词曲五首.pptx

格式:pptx   大小:85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送东阳马生序和诗词曲五首.pptx

上传人:niuww 2022/10/27 文件大小:8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送东阳马生序和诗词曲五首.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送东阳马生序和诗词曲五首 】是由【niuww】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送东阳马生序和诗词曲五首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目的‘




重点:



难点: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的。
教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录音带
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古代劝学名言导入。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
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
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1分钟)
二、介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3分钟)
。学生自读课文注释①,教师适当补充。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
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
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
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
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三、整体感知(28分钟)
朗读课文,理解文句,疏通课文内容
,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7分钟)
。(12分钟)
能否流畅地朗读课文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极大的关系。因此,要
求学生至少将课文读上两遍,而且必须是以读得流畅无断续现象为标准。要求学
生在自由朗读时,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词语和句子。
(7-9分钟)
(1)指名学生朗读第1段,然后要求学生圈注本段中自己难以把握的字词。
(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行翻译第1段。(以分小组比赛形式完成,限
制时间为不超过4分钟)
(3)教师评点学生翻译,特别提醒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
四、强化训练(7分钟)
朗读第二段,然后自译。独立完成。
(1)
学生结合注释自读第2段后,向老师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3分)
(2)交流自译情况(4分)
(设计意图:进行克服困难的实践,培养独立学****能力,进行思维的敏锐性训练
以及独立思维的养成训练。)
五、整理思路,盘点收获。(2分)
涉及文化知识,以及学****方法(即:研读古文的方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及时整理知识的良好的学********惯,提高学生条理思维的能力,
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性训练。(如:古文研究可以采用本课模式“读文——
解字——懂句——解篇)
六、回顾课文。(3分钟)
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再次熟悉课文,加深记忆,巩固“五”的成果,更好地达成本课文
的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七、作业(1分钟)(1)熟读课文并试背1、2两段课文。自己独立翻译第3段
(设计意图:巩固课堂效果,继续进行学********惯、学****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10分钟)
1、课文第1、2段的记忆情况
2、全篇课文的朗读情况。
(设计意图:照应上课时,把握学生课下情况,判断学生的学****态度为本堂可课
的展开作预备。)
二、交流课下研读情况(10分钟)
1、自由交流翻译(同桌、前后桌)。(意图:查漏补缺,取长补短。)
2、自我表现。点名或自告奋勇朗读自己翻译的内容。(意图:了解独立翻译情
况,及时订正错误,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继续培养自我表现的意识。)
然后教师进行评价,要求学生按照“信”、“达”的标准修改自己的译文。
3、学生齐读第3段。
4、学生齐读全文。
三、品读课文,鉴赏课文内容(10分钟)
预设问题
1、要求学生概括各段的中心意思。
2、默读第1段,回答:作者是如何写出自己读书时条件的艰难的?请引用课文中
的原句回答。
3、提问:与作者读书时相比,现今太学生的读书条件怎样?文章是如何进行对比
的?
4、提问:通过这种对比,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请用课文原话回答。
四、学****迁移10分钟
总结、扩展
课文通过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和现在太学生学****条件的优越的对
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求,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与专心与否,赞扬马生的谦虚好学,
表达对他的期望与勉励之情。
结合课文,谈谈自己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设计意图:达成情感目标,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段。
2搜集古人“嗜学”例子。
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词、曲等诗歌的体裁特点。

教学重点


课前准备
,了解这五首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以备课堂上交流。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更标志着我国古代文
学的辉煌成就。今天我们学的这五首诗歌,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我们
要通过学****和吟诵,领会诗歌的优美意境,接受文学熏陶,提高文化品味。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教师导学
这是一首赠答诗。刘禹锡谪迁二十三年(实则二十二年)后,应召回京。途经扬
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白居易在席上吟诗,
对刘禹锡的遭遇表示同情,刘禹锡因写此诗回赠。
朗读
阅读理解
要求学生参照注释,解释诗歌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思考并提示:
?“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交代: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心情:痛苦而又孤寂。
?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
情。
特点:用典。现状: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心情:面对
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与“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与“万木
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
然规律,充满了哲理,或可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
,谈谈尾联的用意。
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
想境界。
(要帮助学生揣摩诗人的内心感受,从总体上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不要变成诗
歌翻译)


教师导学
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好谈兵论战,虽有经世之心,却无用武之地。在这首诗歌
中,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
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观点不同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恐怕在于借史事,吐露
心中的抑郁不平。
朗读
阅读理解
思考并提示:
?
沉沙之折戟。
?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
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生灵
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
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
作业
背诵这两首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过零丁洋》《水调歌头》《山坡羊潼关怀古》
教学过程设计
过零丁洋
教师导学
这是一首咏志诗。文天祥,状元出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在国家危急存亡之
机,奉朝廷之命至元营议和,被扣,冒险脱逃。后继续转战抗敌,以图兴复,然
兵败被俘。在狱中,虽经敌人百般折磨诱降,终以不屈被害。这首诗写于被俘次
年过零丁洋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招降宋军抗战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遂出
此诗以明志节。张弘范见诗,“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朗读
阅读理解
思考并提示:
?
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频繁战斗了四年。
“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
伶仃。
“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
哀怨。
?
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水调歌头
教师导学
这首词是苏轼任密州太守时所作。当时他在政治上处境失意,又与胞弟七年未能
团聚,心情可以想像。但词中由抑郁忧伤到超然豁达的情绪转变,表明了作者积
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首词是咏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脍炙人口。前人曾有论: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一、朗读
二、检查预****br/>宫阙(què)
绮户(qĭ)
玉宇(yǔ)
无眠(mián)
朱阁(gé)
婵娟(chánjuān)
三、简介作者、背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
四川)、书画家。与父、弟合称“三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词写于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词人在密州知州任上。苏
轼仕途失意被贬,心情抑郁。其弟苏辙(字子由)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两人已有七年未
见。中秋赏月,词人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这首词,抒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
的深情。
四、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1、听课文录音,学生朗读,读准字音。
2、研讨分析词的内容:结合注解,疏通文句。
3、思考讨论:
①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
讨论概括: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
②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讨论概括:实景:明月、青天、“我”、风、清影、朱阁、
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③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
团圆
(人圆)
讨论概括:联想:明月(月圆)
想象:明

宫阙
4、小结
①文章结构
上阕望月(写景)
下阕怀人(抒情)
琼楼玉宇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②主题: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和对亲人的思念。
五、诵读品味,领会诗情
1、配乐朗诵
2、体会诗情
六、发挥想象,再现情景
听歌曲,再现情景。
七、迁移
1、课后搜集有关“月”的古诗词。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
夜思》)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赏析喜爱的咏月明句。
例子:这是一位同学对《静夜思》的赏析,请大家模仿它,说说你喜爱的咏月名句。
我爱这首诗的自然美,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给人
一种朦胧美。我也爱这首诗真实的思乡情。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
人的内心活动,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山坡羊
潼关怀古
思考并提示:
,概括大意。
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途经潼关
时的所见所感。第三层(后两句),总写作者的感慨。
2.“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
“如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如怒”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3.“望西都,意踌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写作者远望长安。曾几何时,长安是那样的辉煌,如今却一片荒凉,顿生悲凉伤
感之情。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这是国家由盛到衰的真实写照。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代王朝兴起,必卷土重来,建筑宫殿,劳民伤财的是百姓──苦;一代王朝灭
亡,首当其冲,深受其害的还是百姓──苦。
作业

最近更新

家庭卫生:预防传染病的生活习惯 9页

客户关系专员劳动合同 11页

借款追偿合同范本 10页

2024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数学试卷 21页

电动车维修招股说明书 7页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探析 2页

吴茱萸次碱纳米混悬剂的构建、表征及体内评价.. 2页

吡唑环氧烷衍生物3g对结肠癌细胞自噬和细胞周.. 2页

叔氨淀粉基pH敏感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页

20xx欢喜过元宵小学生作文 6页

20xx教师违规典型案例心得体会范文汇总5篇 13页

双核与单核铁中心介导的生物酶催化与化学反应.. 2页

原子核禁戒α衰变性质的研究 2页

压力机的噪声测量与控制试验研究 2页

20xx年教师节祝福问候语汇总26条 5页

危岩崩塌冲击作用下埋地钢质管道响应研究 2页

20xx年度出纳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精选5篇) 12页

20xx年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计划范文 19页

20xx年学校年度述职报告最新 18页

南宁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研究.. 2页

二重感染的预防ppt 22页

学校食堂绩效考核方案 34页

海南省2021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通.. 10页

易肇事肇祸精神患者概念 31页

最新洁净室施工方案 14页

种植业生产记录 6页

公司培训工厂盘点上传版专题课件 41页

四川省乐山市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毕业调研考试.. 11页

《抉择时刻(美国总统小布什自传)》.pdf 42页

《GJB907A-2016《产品质量评审》》.pdf 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