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特斯拉命案”之后,无人驾驶走进死胡同?.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特斯拉命案”之后,无人驾驶走进死胡同?.doc

上传人:zbggqyk171 2017/8/25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特斯拉命案”之后,无人驾驶走进死胡同?.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特斯拉命案”之后,无人驾驶走进死胡同?
“特斯拉命案”真凶何在?
尽管到目前为止“特斯拉命案”的真正原因尚未得到最后确认,但各方对事件原因的推测却从未停止。法国路透社认为,此次撞击是由于特斯拉Model S的传感器未能识别前方蓝天背景下的白色卡车,因此未能及时启动自动刹车。随后,特斯拉也在官网上承认当时车辆确实开启了自动驾驶模式,但由于对面卡车的侧身是白色的,在当天的强光下,人和自动驾驶系统都没有检测到,因而没有启动刹车。从事故现场还原来看,当时特斯拉是与一辆迎面而来、准备左转的18轮大卡车侧身相撞,并从卡车中间横穿而过。
从各方的推测看来,命案的主要原因是自动驾驶系统失灵。从技术层面讲,可能是某个感应原件未能及时识别对面来车所致。就事件本身,笔者认为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自动驾驶技术系统复杂而庞大,任何部件的失灵都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因此在系统设计时必须有多重纠错设计以确保系统绝对安全。第二,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大部分尚处于实验阶段,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商业化应用应谨慎。
自动驾驶可不是“小鲜肉”
说到技术成熟度方面,自动驾驶可并不是个新鲜玩意儿,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国防部就开始大规模资助“utonomous Land Vehicle”(自主陆地车辆)研究,并屡次举办相关比赛活动。21世纪初,随着***、精准导航和雷达探测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开始接近实用化水平。到2012年5月,由全球知名科技巨头Google研制的自动驾驶汽车获得了美国首个自动驾驶车辆许可证。尽管如此,谷歌对于自动驾驶技术却极为审慎,这表现在,迄今为止谷歌自动驾驶并未进入市场销售。
与Google不同的是,创立于2003年的高性能纯电动汽车企业“特斯拉”选择了稍显激进的态度。2014年年底,特斯拉在其2012年推出的Model S车型上加入全新传感器和电子刹车等智能驾驶系统。一年后,特斯拉推出了自动驾驶功能Autopilot,并开始实车应用。不久,特斯拉依靠“纯电动”和“自动驾驶”等标签迅速风靡全球,成为未来汽车科技的最佳代表。
但是,灾难还是来了。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明显有些冒进。从技术角度来看,“自动驾驶”属于车联网中的车际网范畴,其核心技术目标实现车辆与交通参与者的实时通讯,因此在技术实现上必然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目前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来看,其最基本配置一般包括雷达、可见光摄像机、加速度传感器、车道引导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尽管这些技术都是自动驾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分别属于传感器、电子控制、卫星通讯及互联网等独立领域,这意味着这些技术不是短时间就能被“吃透”的。
国内自动驾驶技术是否值得信赖?
尽管“特斯拉”霉运缠身,但国内的汽车厂商们却十分看好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就在前不久,“三巨头”之一的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联合研发的首款
“跑在互联网上的汽车”―荣威RX5正式问世。从官方报道来看,该车搭载了阿里的YunOS智能操作系统,能实现高精度导航、停车位预约与语音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