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3
文档名称: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之人员招聘与配置59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3,127KB   页数:18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之人员招聘与配置59课件.ppt

上传人:wangzhidaol 2022/12/2 文件大小:3.0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之人员招聘与配置59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之人员招聘与配置59课件 】是由【wangzhidaol】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之人员招聘与配置59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之 人员招聘与配置
刘汉辉,男,副教授,博士,现就职于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硕士点导师。1994年9月至2004年7月,先后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与南开大学,分别获得法学学士学位、法学硕士学位以及经济学博士学位。多年以来,主要致力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尤其重视人口与劳动经济、终身教育与组织学****理论以及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研究。多次在《人口研究》、《人口学刊》、《生产力研究》、《广东社会科学》以及《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作为主要研究成员先后参与了《职业生涯“入口”的性别不平等与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平等政策研究》、《广东人口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本科教学方面,主要承担《员工招聘》课程的教学活动,曾担任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中的人员招聘与配置部分的培训工作。
个人简介
《人员招聘与配置》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课程之一,包括员工招聘与员工配置两个方面,主要阐述企业应如何满足自身的人力资源需求并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涉及到人力资源招聘的概念、理念、原则以及招聘的基本流程、招聘的渠道与方法、面试的实施与技巧、人力资源配置等诸多内容,各项内容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
通过本课程的认真学****必将会对人员招聘与配置形成一个全面、系统与具体的认识,有助于积累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有助于为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的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课程导学参考
绪论
一、人员招聘与配置的重要性
(一)招聘的重要性
(二)配置的重要性
二、人员招聘与配置同其他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关系
(一)与人力资源规划的关系
(二)与工作岗位分析的关系
(三)与人员培训及开发的关系
(四)与工作绩效考核的关系
(五)与薪酬管理的关系
(六)与社会保障和工作安全的关系
三、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结构(见下图)
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结构图
人员招聘概述(第一章)
招聘的准备阶段(第二章)
招聘的招募阶段(第三章)
招聘的甄选阶段(第四章)
招聘的录用阶段(第五章)
招聘的评估阶段(第六章)
人力资源的微观配置(第七章)
人力资源的宏观配置(第八章)
人员招聘
人员配置
人员招聘与配置
第一章人员招聘概述
根据我们对招聘概念的考察和分析,可以发现,招聘活动包括诸多内容,且内容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先后顺序,表现出一个工作流程。具体而言,招聘活动主要包括招募、甄选、录用与评估四项内容。
(一)招募(Recruiting)
招募主要包括招聘计划的制定与审批、招聘渠道的选取、招聘信息的设计与发布,以及组织应聘者。其主要目的就是吸引足够的应聘者。
(二)甄选(Selection)
甄选包括资格审查、初选、笔试、面试、心理测试以及其他测试、个人资料核实、背景调查、体检等。其主要目的就是从应聘者中选出组织需要的最合适的人选。
二、招聘的内容
(三)录用(Employment)
录用一般包括试用和正式录用,主要包括新员工培训、上岗引导以及签订相关劳动合同等。主要目的就是确定雇佣关系。
(四)评估(Assessment)
评估主要包括招聘成本与效益评估、录用员工数量、质量与结构评估;招聘方法的成效评估等。其主要目的就是了解有关招聘的成本、效益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招聘行为提供经验参考和吸取教训。
三、人员招聘的意义
(一)确保录用人员的质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降低招聘成本,提高招聘的工作效率
(三)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增强企业创新力
(四)扩大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五)减少离职,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六)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提高人力资源潜能发挥的水平
五、人员招聘的原则
(一)人岗(人事)匹配原则(黄金法则)
(二)效率原则
(三)三公原则(公平、公正、公开)
(四)准确原则
(五)守法原则
(六)协调互补
(七)着眼于战略和未来
(八)重视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潜在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