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总结 】是由【Seiryu】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总结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下册
第一节语法概说
:语素、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语法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二是指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即语法学,它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
: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可组合成词、单独成词;词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构成短语、句子,部分加上句调单独成句;
短语语义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无句调的一组词,大部分加
上句调成句;
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句法结构的组成部分,指由词逐层组装成的
1
短语或句子里的词类系别。包括主语、谓语、
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8类。
第二节词类(实词)
: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词的语法功能是主要依据,
里充当句
;词的形态(构形形态如重叠、构词形态如加词缀)和意义(语法意义)是参考依据。
:语法意义:表示人和事物、时间、处所、方位
语法特征:、宾语,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
不能作补语;
,一般不能加副词;
,亲属称谓及其他少数词(妈妈、星星)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在表示模糊复数时,部分指人名词(和代词)可加构形后缀“们”(朋友们)。“们”的
语法意义:“们”之后不能再受表示确定数目的词语修饰;
“们”增加“之类、之流”
2
的意思;
“们”是拟人的用法;
d.“们”还具有表示“定指”的语用意义。时间名词
能作主语、宾语、定语,还常作状语,表示事情发生
的时间(他昨天来了)。
:语法意义: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
变化、消失语法特征:,多
数能带宾语;
“不”修饰,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前加
程度副词(很怕、很应该);
“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表示短暂、轻微,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AA式想想、ABAB式研究研究、AAB式散散步)。
判断动词“是”:意义关系:
么(鲁迅是伟大的革
命作家);
、质料、情况
(这孩子是双眼皮);
(遍地是牛羊)副词“是”:常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表
3
示肯定(他是走了),一般重读,
不重读时与句末语气词“的”,
表一般的肯定(她是卖粽子的)能愿动词:
语、状语(可以走);
“不~不”、“~不~”格式之一。
表可能:能、能够、会、可能、可以、可
表必要:要、应、应该、应当
表意愿:肯、敢、要、愿、愿意
趋向动词:在动词、形容词后作补语,表示移动方向或动
作、属性演变的趋势,意义更虚化(好
起来)
:语法意义:表示性质、状态等,分为性质形容
词(软、聪
明)、状态形容词(水灵灵、雪白)、不定量形容词(多、少、全)
语法特征:,多数能直接修饰名词(太阳红~红太阳);少数性质形容词能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通常加“地”或重叠)(快走、慢慢说);部分能作补语(看清楚);
,但有些双音节的性质形容词兼属动词,作动词时带宾语(端正态度)
4
(很简单);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因表情态)和状态形容词(因本身带有某些程度意义)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
,表示性状程度的加深或适中,重叠后不能前加副词“很”(单音节:AA早早、AA的长长的、AA儿慢慢儿;
双音节:AABB(的/儿)清清楚楚、A里AB
仅限于有贬义的形容词以加强贬义色彩(马里马虎));
(红彤彤,灰不溜秋),不能加
很;.f状态形容词(雪白)本身已表
示特定状态和
程度,且程度较深,不用加“很”或重叠;但可以作词的重复,表示强调,属于修辞的反复格(雪白雪白的)
:同:常作谓语;能受“不”修饰;部
分能重叠;能以肯定否定重叠形
式提问(V不V);
异:动词能带宾语或不能带宾语同时不受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而不
5
能带宾语。
:语法意义: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
的分类作用。属性往往有对立性质,
往往是成对或成组的。语法特征:
名词和名词短语,作定语(西式服
装);多数能带“的”形成“的”字短语(男的);
、主、宾,组成“的”字短语或联合短语或成双对比后可作主、谓、宾(西式的比较贵,他不男不女);
“不”,否定时前加“非”(非正式会谈)。
:同:作定语
异:形容词可以作谓语、补语、状语,可以前加“不”和程度副词“很”;区别词则不能。
:语法意义:表示数目或次序,分为基数词和序数
词。
基数词表示数目的多少;可以组成表示倍数、分数、概数的短语,表示数目的增加或减少;
序数词表示次序先后,一般是基数前加“第、初”,或者用甲乙、子丑来表示。
6
语法特征:,才能做句法成分(走一趟);一般不直接与名词组合;基数词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限于数学计算时或文言格式(二加八等于十、三头六臂);
、状语、补语;
c.“俩、仨”是数量短语的合称,不是数词,不
能再加量词;
;分数既可以表
示数目的增加,也可表示减少。
“数词+名词”的条件:
:、集体的集合名词(三姐妹、十万大军);
(四小龙、五壮士);
:“一”(下一阶段);
(三楼);
“百、千、万、亿”等收尾(十万大军);
:语法意义:表示计算单位,分为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计算单位)(一个人)和动量词(表示动作次数和
发生的时间总量)(看三次)
语法特征:,组成数量短语作定状补;
7
(一A一A、一AA),重叠后单独充当定(表示数量多)状(表示按次序进行)主(表示每一)谓,不能作补宾;不限于“一”,表示方式,作状语(三架三架地飞过);。(我想有个家),限于省略“一”;在指示代词后,构成指量短语(这本);。
:语法意义:常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
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处所、
肯定否定、情态方式、语气等。
语法特征:;程度副词“很、极”可作补语(好得很、好极了);
,仅“不、没有、也许、有点儿”等在省略句中可单说;
(越说越快);
:形容词能作谓语、谓语中心,又能
作定语、补语,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能独立成句,反之是副词。
:语法意义:代替、指示作用,可代替词、短语、
句子,分
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
8
语法特征:、第二人称、第三人
称和其他代词;
;
(询问)或无疑而问(反问句);有任指(表示任何人和事物,说明在所说的范围内无例外)(哪儿都不想去)和虚指(指代不能肯定的人或事物,包括不知道、说不出或不想说出的)(好像在哪儿见过他)两种引申用法;转述别人说的话时,重叠用指代不必或不愿具体说明的对象(谁谁谁迷上了种棉花);“什么”用来表示列举未尽之意,并列名词短语加“的”(车厢里堆满了鸡鸭鲜鱼什么的)。
:模拟声音的词,又叫象声词;可以作状(后加
“地、一声”)、定、谓、补、独立语,也可单独
成句;不受程度副词修饰,不能前加否定副词。
:表示感叹和呼唤、应答;独立性强,常作感叹语
(独立成分),也可单独成句;写法不固定。
第三节词类(虚词)
:,表示语法意义;
,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
9
(成员固定)
:语法意义:起标记作用;后加实词或短语构成介词短语,修饰、补充谓词性词语,标明跟动作、性状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目的、施事、受事、对象等。
介词短语常作状语,少数可以作补语(修饰、补充谓词性词语)和定语(后面必须加“的”)
:动词能单独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能加动态助词或者重叠;反之是介词。
:语法意义: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关系;“和”类连词(和、跟、同、与、及、以及)表示联合关系,联合名词性词语;
“而、而且”连接谓词性词语和分句,表示意思更进一层(转
折、并列、递进、目的);
“并、并且”连接动词性词语和分句,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
“或、或者”连接各类词语,表示选择关系。
:连词连接对象互换位置而意思不变,不可以添加状语,可以省略或换成顿号,功能相同,不可以放在句首;介词与之相反。
10
:语法意义: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表示结构
关系或动态;结构助词:(红
的花);
“的”字短语,表示概括意义/类别意义;,表示列举未尽(丝巾、衬衣什么的)
地(状语后面)、得(补语前面)
动态助词:着动词、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
在持续;
了动词、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过动词、形容词后,表示曾经发生的动作或曾经具有这样的性状;
看重叠动词或动词短语后表示尝试(试试看);的动宾短语中间,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我昨天进的城);
来着用在句末,一般表示不久前发生过的事情(昨天你干什么来着)。
比况助词:附着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后面,
表示比喻,比况短语常跟动词“好像”配
合使用。其它助词:,组成
名词性短语;“被„„所”“为„„
所”表被动。
11
给紧靠在动词前,表示被动态,口语色彩较浓;连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前面,“连„„
也/都/还„„”,表示隐含比较。
:语法意义:表示语气,在句子末尾或句中主语、
状语之后;分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
祈使语气、感叹语气语法特征:,能
附着在全句或句中词语之后;
句调一起共同表达语气;有的语气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啊),有的语气可用多个语气词表达,内部有细微差别(陈述语气);
基本语气词:第一层的表示情况本来如此陈述第二层了表示新情况的出现,陈祈成句煞尾作用
第三层呢指明事实不容置疑,陈疑略带夸张或表疑问
吧表示猜度或商量口气陈疑祈吗表示疑问疑啊使语气舒缓,增加感疑祈陈感情色彩
:动态助词:放于句中、谓词后,表动作性状完成(看
了三本书);语气词:放于句尾、体词后(名数量人
称代词),表示新情况的实现(看了三本书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