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歌德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
被誉为“最伟大的德意志人”,他
不仅是世界文学巨匠之一,而且还是一位集政
治家、文艺评论家、生物学家、矿物学家、剧院经
理、教育家和画家于一身的多面手。
歌德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个中产阶级家
庭。岁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岁患重
病休学,一年半后病体痊愈,到斯特拉斯堡大学
攻读法律,在那里结识了德国批评家、狂飙突进
运动纲领的制造者赫尔德,深受其影响,开始注
意民歌,创作了献给初恋的情人布里翁的抒情
诗,开创了德国抒情诗的新时代。
岁的歌德在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后荣归
故里,在法兰克福任律师,为《法兰克福学者通
报》撰稿,并写了大量代表狂飙突进运动的作
品。岁那年,他到韦茨拉尔帝国高等法院实
习,在一次舞会上与友人的未婚妻一见钟情。
在经历痛苦的思想斗争后,歌德毅然断绝了这
无望的爱,写下了《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书
信体小说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从而奠定
了歌德在德国乃至世界文坛的地位。
岁时,歌德被魏玛公爵任命为大臣。在
此后的十年里,他身兼数职,日理万机,并对矿
物学、植物学、解剖学等自然科学进行深入的研
究,显示了他多方面的卓越才能。后来,他悄然
离开魏玛,来到艺术之乡意大利,在那里完成了
《埃格蒙特》等作品。一年零九个月后,歌德回
到魏玛。这一时期,他对植物学、昆虫学、解剖
学、光学和颜色学的研究发生了更大的兴趣,还
完成了诗剧《托夸多塔索》等作品。
歌德在岁时开始与席勒合作。对德国
文学的理想和成就进行了极其珍贵的评述。他
们合写的《赠辞》收在席勒编纂的《文艺年鉴》
里。《浮士德》中《天上序幕》的哲理结构和《舞
台序幕》的虚构框架都是歌德在席勒的启发下
写成的。长篇叙事诗《赫尔曼与窦绿苔》也在这
个时期问世。十年后席勒逝世,歌德感到失去
了“他生命的一半儿”。年近花甲的歌德以惊人
的毅力笔耕不辍,先后完成长篇小说《亲和力》、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威廉迈斯特的漫
游时代》和自传《诗与真》等作品。年月,
也即在歌德逝世前几个月,他以岁高龄完成
了《浮士德》的创作。
悲剧《浮士德》从构思到最后定稿历经
年,凝聚着歌德毕生的心血,它是歌德最主要的
代表作,也是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年文
化发展的缩影,它与荷马的史诗、但丁的《神
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为欧洲文学的
四大名著。
幸福的童年
严父慈母
年月日,时钟刚打下,世界文
学巨匠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在德国美因河畔法
兰克福城诞生。
他的父亲约翰卡斯帕尔此时已岁,中
年得子的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卡斯帕尔博
学多才,曾游学于法国和意大利,获得法学博士
学位。他靠殷实的遗产过着富足的生活,但事
业上的不顺使他忿忿不平,立誓永不接受任何
官职。岁那年,他谋得一个皇家顾问的头
衔, 岁娶市长的女儿卡塔琳娜伊丽莎白特
克斯特为妻。作为皇家顾问和市长的女婿,就
不能在当地政府任职了。他赋闲在家,耽乐于
个人的爱好和研究,使他本来就严肃古板的性
格又添加了几分怪僻。他惟一的愿望就是让儿
子完成他自身未能成就的事业。
小歌德刚到三岁,父亲为他请来了女家庭
教师,到上学的年龄,又为他请来了各科的家庭
教师,父亲亲自督学。父亲对儿子的要求十分
严格,即使在住宅改建期间也毫不放松。父亲
指挥着施工,让工匠们从下层拆起上层用木架
支撑起来,要求孩子们在这颤颤悠悠的“空中楼
阁”中学习。直到把房顶都拆下来,才送孩子们
到公学去念书。
父亲酷爱艺术,他精心布置了一间陈列着
各种珍籍善本的书房和一间藏有当代名画的画
廊,用一排罗马铜版风景画装点前厅。小歌德
足不出户,便能欣赏到人民广场、罗马圆形剧
场、圣彼得教堂、圣彼得广场等意大利名胜。父
亲对意大利情有独钟,他经常给小歌德讲述他
在意大利的所见所闻,看他从意大利带回来的
收藏品。每当这些时候,他那冷峻的脸上才露
出罕见的笑容。
出身名门的母亲性格豁达,温柔活泼,喜欢
文学。继小歌德出世后,她又先后生了五个儿
女,但除了比歌德小一岁的女孩科内莉亚外,其
余的都不幸夭折。尽管如此,她仍十分乐观地
对待生活。她爱给孩子们讲充满神奇色彩的故
事,使歌德从小就插上了富于想像力的翅膀,在
幻想的世界里翱翔。她对孩子们总是谆谆教
导,循循善诱。父母为了培养孩子们坚强勇敢
的性格,让他们单独睡在一间屋里。夜间,他们
害怕起来,悄悄溜出房门,想找人做伴。这时,
父亲反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