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文档名称:

小学数学说课稿.doc

格式:doc   大小:92KB   页数:4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数学说课稿.doc

上传人:可爱女生 2023/2/6 文件大小:9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数学说课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小学数学说课稿 】是由【可爱女生】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小学数学说课稿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57
小学数学说课稿
小学数学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说课稿,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平均数〞。
2、教材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和数学本身的开展,统计学已成为现代数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局部和应用数学的重要领域。大到科学研究,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统计无处不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将“统计与概率〞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领域,强调开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本单元正是在此根底上,向学生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的。本课那么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后进行教学的,它包含两局部,即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求平均的方法。
3、教学重难点:
平均数是统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特征数,它能反映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用途很广泛。所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教学的重点。而“平均数〞又和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不同,正确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就是教学的难点。
4、教学目标:
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中我们就不能只停留在“简单地给出假设干数据,要求学生计算出它们的平均数〞上,而应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概念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统计与概率的背景,帮助他们认识到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与广泛应用,并能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必要的开展。为此,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2/57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解释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根据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品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开展。
二、说教法:
由于“平均数〞意义比拟抽象,难以理解,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求平均数〞作为一类应用题,而现行教材中应用题往往脱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
枯燥乏味。因此,我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识规律和教学的启发性、直观性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等教学原那么,积极创设真实的、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以“学生开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有效手段,以引导法为主,辅之以直观演示法、设疑激趣法、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平安的教学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观察、操作、比拟、分析等活动,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探究,去发现、构建数学知识。通过小组合作中的互相讨论交流,让学生从中学会与他人交往,分享同伴的成功,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意见,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还要让学生进行自己我反思,自主评价,以提高解决问题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课一开始,我用多媒体出示这样的情景:“星期天,三个好伙伴一起去钓鱼。他们分别钓了6条、11条、4条。请你想个方法,使他们的鱼同样多。〞[由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
3/57
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火柴棒,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摆出结果,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反思刚刚的操作过程,概括出“移多补少〞的方法。再用多媒体继续演示“又来了一个同学,他钓了11条〞,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移〞的过程并交流。[我们知道“平均数〞与“平均分〞是不同的概念。因为平均分得的结果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量,而平均数却只是一个表示中间状态的抽象数量。因而在教学时,我并未让学生进行操作,而是通过让学生在交流与想象中感受“平均数〞的实际意义,为随后的深化作好预设。]
学生的认识刚刚获得平衡,我又用多媒体巧妙设置冲突:“又来了四个同学,分别钓了10条、7条、9条、8条〞,仍旧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学生觉得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太麻烦了,该怎么办呢?[迫使他们自觉突破思维定势,换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获得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即“先合并再平分〞,并要求列式计算,[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数学化〞的过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问题有着实际的意义。]
最后,让学生为操作后得到的结果“7〞起个名字,从而引出“平均数〞及其含义。
(二)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后,我又联系学生熟悉的“买半票〞引出身高的话题,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身高,随意抽取几位作比拟。接着,我又请第一排和最后一排同学起立,比拟身高并说说你是怎么比的。学生会觉得这个问题太容易了,因为坐在最后的同学往往个子比拟高。我又请第3小组和第4小组同学起立,再进行比拟,学生发现高矮不一,不好比,想到把每人的身高加起来再比,又发现两组人数不一样,还是无法比拟。
学生悬念顿生,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愤悱状态,我抓住时机设疑:“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准确地比拟出这两组同学哪组更高一些?〞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总结出最正确方法是通过求他们的平均身高来比拟。[“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为探索活动提供了动力,明确了方向,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4/57
明确了探究方向即求每一个小组的平均身高后,我便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要求每一小组的平均身高,要作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让学生懂得要先收集每个同学的身高才能计算。[源于学生身边真实的数学问题,正好激发了学生开展研究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进行合作,以取得小组竞赛的胜利。]
在音乐声中,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开始了活动。允许学生离开座位,独立收集小组内每个同学的身高填入统计表中,计算出平均身高,然后在组内交流计算方法,统一结果,由组长填入汇总表中。[这儿,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他们在开放的活动空间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教师只是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融入他们的活动中,和他们平等相处,热心帮助他们处理突发事件,并及时获取反应信息,]在投影仪上展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一一加以肯定,鼓励简便算法,并总结根本方法:总数/份数=平均数。紧接着激发学生思考:“第1小组的平均身高为138厘米,所以他们组每个同学的身高一定是138厘米。对吗?〞
[通过辨析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page]最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比拟第3小组和第4小组哪组更高,使学生体验用自己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成功。在此根底上,让学生继续挖掘表格中隐藏的信息,交流体会,提出新的问题“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让学生估算,再通过笔算验证,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知道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后,我又顺势出示全国四年级小学生10年前和现在的平均身高统计表,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进行比拟,教育学生要积极锻炼,并且珍惜幸福的生活!
(四)实践运用,体验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应用于生活,才能表达其价值及魅力。在学生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后,我又引入了以下现实情境:
1、小明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所以他的身高一定是140厘米。对吗?
2、上明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小强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7厘米,可以说小明一定比小强高吗?
3、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30厘米,小明身高14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
6/57
4、老师发现我们家第二季度用电情况是这样的(投影电费单),你能用刚刚学到的本领,帮我预测一下我家这个月的用电情况,好吗?你为什么这么认为?
[通过情境的辨析,问题的解决,既深化了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认识,体会到“求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自由表达、广泛交流的时机,提升了他们“数学交流〞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感受平均数的用途广泛,我又让学生自由交流生活中所见到过的平均数,再通过报刊新闻开扩学生的视野,体会平均数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用途。
(五)评价总结,拓展延伸
课末,我让学生当评委给这节课打分,当学生为最后得分争论不休时,及时设疑:“以谁的分数为标准呢?什么分数是最公正的?〞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看似随意一笔,却足见教师的匠心。通过“给教师打分〞及平均分的计算,既强化了本课的新知,再现了“求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又使老师得到真实的信息反应,同时还为随后的课堂小结作了巧妙的预设,可谓“一举三得〞。]
最后,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打算如何运用。[让学生自我评价,增强学生数学学****的自信心;对课堂的拓展延伸,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小学数学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P1—3的例1、例2以及相关的课后练****题。这局部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个级的所有计数单位的根底上进一步学****的高一级数〔万级〕的读法,教材在原有的根底上进一步拓展数级的学****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较大的数用个级来计数是不能满足的,从而理解学****亿以内数的必要性。
二、说教法
1、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发现法,老师要适当地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从观察中发现数的读法原那么,之所以采用这两种教法,是针对学生以前在学****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懂得了个级数读法而设置的,用原有的经验和方法来解决本课的问题,应该是可行的。
6/57
2、本课在提问方式上,应多用启发式提问,首先让学生质疑,然后让学生经过自身的经验寻找解决的方法。
三、说学法
根据我的学生情况,我认为本课的学法,应该是以自主探究式学****方法为主,学生通过观察以及总结来解决问题,在这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不需要做太多的讲解,只适时作适当的引导。为什么采用此种方法,主要是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个级数读法的经验,移植到本课,用来解决本课问题是很自然的,大多数的学生是可以独立完成的。
四、说教学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以及本课的教学内容步步逼进的特点,我认为本课教学应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设置问题,巧妙导入
为了激起学生的学****兴趣,教师可先列举一些比拟的大的数,如:北京市的人口一千一百零八万,光的速度每秒三十万千米等较大的数,然后让学生用口头来描述,学生觉得用原来学的计数单位〔个级〕很难正确描述这些数据,从而引出新的课题,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导入新课内容。并板书:亿以内数的读法。
〔三〕通过观察,找出规律
教师可以这样设计,用计数器演示,个级的各个数位,然后让学生观察找出万级的计数单位,学生很快从中找出万级的计数单位,知道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和千万位,这时为了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可以通学****例1和例2的内容。
学****例1,教师出例如题内容:470000、3080000、,可以用计数来帮助,把相应数位相互对齐。学生经过观察可能发现其中的道理,以470000为例,4对应十万位、7对应万位、后面全部是0,学生很快读出这个数,读作47万。用相似的方法来学****其它内容,学生会总结出这些数的读法。
〔四〕加深理解,巧设****题
7/57
适量完课后的****题,以加深理解,稳固新知。
五、说板书
例1
470000读作:四二七万
3080000读作:三百零八万
40500000读作:四千零五十万
例2
24600读作:二万四千六百
6407000读作:六百四十万七千
10030040读作:一千零三万零四十
板书简洁,突出重点,列举了亿以内数的各种情况下的读法,对学生对亿以内数的读法有很大的帮助。
小学数学说课稿3
一、说教材:
《简便计算》这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八册数学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以及除法的定律有了初步认识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开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归纳,运用等数学学****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熟练地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计算等一些定律并把前面一节课所学知识与今天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进行简便计算,到达灵活运用的目的与效果。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自学讨论法进行教学。师生作适当归纳或总结性的讲解;最后进行稳固练****通过这种教法,引导学生充分提出问题并充分讨论问题,充分表达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学生学****的指导者,活动的组织者。
三、说学法:
8/57
学生自主学****小组交流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四、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经历观察,概括的过程,理解乘法结合律,通过体验,感悟,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五、说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的结合律的意义及运用。
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br/>1、口算题。(卡片)
12=4×()25=100÷()
32=4×()125=1000÷()
2×550×225×48×125125×8040×25
通过刚刚的口算题,你们很快算出结果,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哪三对好朋友呢
教师板书:5×225×4125×8
请同学们要牢记这三对好朋友,一会儿它要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2、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快(直接写得数)
25×42×469×125×84×39×25
【这一环节的目的:既复****了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又表达了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虽是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但学生完全可以运用知识得以加深认识,没有增加负担,反而增加了学生探究的乐趣。为新课做了铺垫。】
10/57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创设:同学们来解决一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王老师买了5副羽毛拍,330元,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⑴首先让学生说说"一打装"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明白一打装是12个。
⑵你们根据这些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并记录。
请小组长汇报。(鼓励学生可以提出各种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开展)
每副羽毛球拍多少钱
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
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⑥买羽毛球拍比买羽毛球多花了多少钱
【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就能获得学生思维火花,同时表达"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发现,体验成功,健康开展"的教学思路。充分给学生以自主权,鼓励学生可以提出各种问题,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根本教学理念。】
2、解答第三个问题:
你能用两种简便方法解答吗
四人小组交流,汇报。
解法一:12×25
=(3×4)×25
=3×(4×25)
=3×100
=300(个)
【运用数学规律解决生活问题。创设了生活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通过素材呈现后,让学生发现规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面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它们的积不变。哪种方法简便,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数就用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