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3
文档名称:

学前卫生学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338KB   页数:1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学前卫生学教案.doc

上传人:lu2yuwb 2023/3/4 文件大小:3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学前卫生学教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学前卫生学教案 】是由【lu2yuwb】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学前卫生学教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教案
2023--2023学年第二学期
二级学院〔部〕____学前教育_______
教研室____
课程名称及代码___学前卫生学
课程类别___专业根底课_______
学分及总学时_____48
授课专业班级
主讲教师____________
职称职务___________
使用教材__学前卫生学
xxxx学院教务处制
第1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1周第1—3节
课时安排
3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绪论
第一章生理根底
第一节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运动系统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学前儿童运动系统开展的特点
理解如何针对学前儿童生理特点进行保健
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章生理根底
第一节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
运动系统
构成
特点
保健
讨论、摸索、作业:
小儿运动系统特点及保健要点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人体解剖学
儿科学
学前卫生学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10分钟,授新课115分钟,安排讨论5分钟,布置作业5分钟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教学资源: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填写说明:;
、摸索题、作业局部可合二为一
备课笔记第1页
第一章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
一、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与保健
〔一〕运动系统的结构

正常成人体内有206块骨。全身的206块骨通过骨连接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主要起着支撑人体、保持姿势、保护内脏器官和造血等功能。

骨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两种形式: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即关节〕。
〔1〕直接连接
两骨之间无腔隙,通过骨、软骨或结缔组织相连接。一般不活动或活动范围很小。如脑颅骨的连接、胸骨与肋骨的连接等,都属于直接连接。
〔2〕间接连接〔关节〕
间接连接,又叫关节。关节的连接主要依赖韧带等致密结缔组织。骨与骨之间空隙较大,有较好的活动性,四肢骨之间及躯干骨之间的连接主要是这种方式。

人体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类。
人体全身共有骨骼肌600余块。骨骼肌收缩速度快而有力,为肢体的运动提供动力。在神经系统的调剂下,随着人的意识收缩和舒张,所以又称为随意肌。骨骼肌的形状多种多样,通常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四种类型。
〔二〕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

〔1〕骨骼柔软,容易弯曲变形
〔2〕学前儿童骨的钙化正在进行,因此,骨骼的坚韧度较小。
,易出现损伤
学前儿童的关节窝较浅,关节囊及周边韧带比拟松驰,肌肉纤维不够粗壮。因此,关节的伸展幅度和活动范围比成人大的多,肢体运动比拟灵活,可塑性较大,但牢固性比拟差。特别是肩关节、肘关节和髋关节,在突然的外力作用下,容易出现关节错位现象即“脱臼〞。
,易疲劳
学前儿童的肌肉正处在迅速生长发育阶段,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小,而水分含量较多,肌肉稚嫩,肌肉纤维比拟细,收缩力量较小,因而容易出现疲劳和受损现象。
〔三〕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健


,宽松适度

第2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2周第1-3节
课时安排
3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生理根底
第一节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
唤吸系统、循环系统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我儿童唤吸系统、循环系统发育的特点
理解如何针对儿童发育特点进行保健
教学内容〔包括根本内容、重点、难点〕:
根本内容:
唤吸系统
构成
儿童唤吸系统的特点
保健
二、循环系统
1、构成
2、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
3、保健
讨论、摸索、作业:
小儿唤吸系统特点及保健要点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人体解剖学
儿科学
学前卫生学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10分钟,授新课115分钟,安排讨论5分钟,布置作业5分钟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教学资源: 挂图 音像 其他
填写说明:;
备课笔记
二、学前儿童唤吸系统的特点与保健
〔一〕唤吸系统的结构

唤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称为唤吸运动。通过唤吸运动完成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
〔二〕学前儿童唤吸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

〔1〕鼻腔狭窄,感染时易堵塞
〔2〕咽、喉感染,会影响唤吸和发声
〔3〕易患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

学前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机体需氧量相比照成人多,加上唤吸表浅,所以学前儿童唤吸频率比拟快。由于调剂唤吸运动的神经中枢发育尚未完善,唤吸节律很不稳定。儿童年龄越小,唤吸节律性越差;年龄越小,唤吸频率越快。
〔三〕学前儿童唤吸系统的卫生保健

〔1〕养成用鼻唤吸的好习惯,不要用口唤吸,发挥鼻腔对机体的保护性作用,减少唤吸系统疾病。
〔2〕学会擤鼻涕的正确方法。
〔3〕咳嗽或打喷嚏时要注意用手帕捂住口鼻,不要面对他人。不随地吐痰,防止传染病传播。
〔4〕不蒙头睡觉,保证唤吸到新鲜空气。
〔5〕不挖鼻孔,防止鼻粘膜受损。

良好的通风,可减少室内外温差,防止感冒,又能预防传染病

教育学前儿童用自然优美的声音说话和唱歌,不要大声喊叫。朗读、唱歌的时间不宜太长。不迎风大声唤喊、唱歌。


三、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与保健
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
〔—〕循环系统的结构

〔1〕血液循环系统的构成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局部组成。
〔2〕血液循环的途径
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主动脉→全身各部组织中的毛细血管网〔吸取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释放营养物质,收集代谢废物〕→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
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出→肺动脉→肺泡壁毛细血管〔排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
〔3〕血压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叫血压,通常指动脉血压。

淋巴系统由淋巴管、淋巴结、淋巴腺〔脾、扁桃体〕等组成。淋巴循环也是血液循环的一局部。
〔二〕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

〔1〕血液
学前儿童体内的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9%-12%,年龄越小,血液量与体重的比例越大。学前儿童血液中含水分较多,含凝血物质和盐类相对较少,身体一旦出血,凝血速度较慢。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较高,增加了对氧的输送量。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较少,对侵入体内的微生物吞噬能力较差,因此学前儿童抗病能力较低,易患疾病。
〔2〕心率较快
学前儿童心脏发育不完全,心肌收缩力较差,每次收缩博出的血量相对较少,这与学前儿童旺盛的新陈代谢不相匹配,因此只有依靠增加收缩次数来弥补博出血量小的缺乏,故年龄越小,心脏射血能力越差,心率越快。
〔3〕血管
学前儿童血管相对较短,管径相对较粗,血液循环周期短,供血量大,因此有利于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疲劳的解除。

学前儿童淋巴系统发育较快,淋巴结防备和保护机能相比照拟显著。
〔三〕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保健

学前儿童的体育活动,应以有氧锻炼为主,如做体操以及慢跑等。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和体质特点,恰当安排活动内容和活动时间。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和运动后的放松整理活动十分必要,可以防止运动伤害。

纠正学前儿童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防止缺铁性贫血及其它营养素缺乏症。
,要卧床休息
减少活动,降低心脏负担,保护机体的健康。
,防止运动中的意外伤害
第3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3周第1—3节
课时安排
3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生理根底
第一节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
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皮肤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学前儿童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长发育的特点
理解对学前儿童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保健
教学内容〔包括根本内容、重点、难点〕:
根本内容:
第一章第一节
消化系统
构成
学前儿童消化系统发育的特点
保健
泌尿系统
1、构成
2、学前儿童泌尿系统发育的特点
3、保健
讨论、摸索、作业:
小儿消化泌尿系统特点及保健要点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人体解剖学
儿科学
学前卫生学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10分钟,授新课115分钟,安排讨论5分钟,布置作业5分钟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填写说明:;
、摸索题、作业局部可合二为一
备课笔记
四、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特点与保健
〔一〕消化系统的结构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局部组成。
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
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另外还有一些小腺体位于消化道管壁上,直接开口于消化道。如胃腺、肠腺及舌腺等。
〔二〕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

学前儿童口腔粘膜柔嫩,血管分布丰富,易破损出血,出现口腔感染。
〔1〕牙齿
牙齿于出生后半岁左右开始萌出。2岁左右乳牙出齐。一般在6岁左右,恒牙开始萌出。13岁左右,学前儿童乳牙全部被恒牙代替。
〔2〕舌
学前儿童舌宽而短,由于舌的灵活程度不够,发音不很准确,协助吞咽能力也相应较差。
〔3〕唾液腺
新生儿唾液腺还没有发育好,唾液的分泌量偏少,口腔较枯燥。三个月后唾液分泌量增加,六、七个月后分泌旺盛,但婴儿的口腔较浅,而且吞咽唾液的习惯还没有形成,唾液往往流到口腔外,称为“生理性流涎〞。

学前儿童胃壁肌肉薄,延展性能差,相对容量较小,且消化能力较弱。
在乳儿时期胃较水平,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控制食物的能力较差,喂奶后易出现漾奶现象。

学前儿童肠管相比照拟长,肠粘膜发育较完善,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吸取能力比拟强。但因植物性神经的调剂能力较差,容易因腹部受凉或食物问题出现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腹泻或便秘。

学前儿童的肝脏相对较大。早期由于肝脏发育不完善,胆汁的分泌量较少,所以对脂肪的乳化能力较差,不利于脂肪的进一步消化。再者,肝脏对糖元的储存量太少,容易因饥饿发生低血糖。另外,肝脏解毒能力也相对较弱。

学前儿童早期胰腺的分泌能力较差,酶的活性较低,因此对淀粉和脂肪的消化能力较弱,主要依赖小肠液的消化。
〔三〕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