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新版《质量守恒定律》中有关实验教学的说课稿 】是由【帅气的小哥哥】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新版《质量守恒定律》中有关实验教学的说课稿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
?质量守恒定律?中有关实验教学的说课稿
一、实验地位和作用
从本单元起,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将由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展开。本单元有两个重点,即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本节课应着重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思考化学反响并得出质量守恒的概念,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打好根底。
本课在质量守恒内容方面,教材没有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响中反响前后物质的质量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提出假设,设计实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由表及里地思考,最后得到质量守恒定律。
所以,本课的重点并不在于定律本身,而是如何得到这一结论,也就是本课中四个实验的顺序安排、设计方法和实验目的达成。
二、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响中反响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活动,层层深入,分析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通过有气体参加的实验,深化对质量守恒的理解。
3〕通过探究,能较全面的分析影响质量守恒的因素。
2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体会成功的乐趣。增加学生考虑问题的全面性。
三、实验内容设计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5个实验,并且顺序做了调整,方法有适当的改变,目的是为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的掌握质量守恒的判断和定律的运用。
第一个实验是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响。实验是在烧杯中进行,没有刻意去形成密闭体系。旨在利用这一简单实验,让学生能尽快进入所学的内容,对质量守恒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学会用化学反响式简单说明质量守恒的原因。
第二个实验为红磷燃烧。此实验做了一点改良,将红磷换成白磷,点燃方法改为加热。同时将长玻璃管改短。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最大程度复原课本的实验的同时,保证实验更易成功,现象更为明显。这个实验反响式学生能写出来,让学生模仿第一个实验的分析方法,指出要想得到质量守恒的目的,必须要考虑哪些物质的质量,如何保证生成物全部被收集。从而自然知道有气体参加的反响,密闭体系下进行是成功的关键。而试验一因为不涉及到气体的反响,所以在开放体系下也能质量守恒。
第三个实验为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响。此实验过程简单,效果明显。有了实验二的根底,学生很容易发现质量偏低的原因是因为二氧化碳逸出。学生猜测,如果不让二氧化碳逸出,应该也会质量守恒。
3
那么如何改良实验装置呢?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设计,教师肯定成果,指出缺乏。
实验四,是在学生讨论根底上教师对上个实验的改良。在锥形瓶中放稀盐酸,口用小气球扎紧,气球中放少量的碳酸钠粉末。先称量m1。将气球中的碳酸钠抖落锥形瓶中,反响发生,气球鼓起,再称量m2,两次质量相等。从而证实了学生的猜测,强调了有气体反响密闭体系的重要性。
实验五镁条燃烧实验,为教师演示。按照课本要求,此实验的称量结果跟学生的预计并不完全一致。但这恰好是一个很好的探究性的实验材料。为什么不一致?除了要分析内在因素〔氧气质量没有考虑〕外,还要考虑外在因素,〔如产生了大量白烟,坩埚钳上沾有白色物质等〕,以及这两种因素影响的大小,都会造成不确定的因素。目的是要告诉学生,判断分析问题要从多角度出发,考虑全面,深化本课的情感目标。
四、实验方法设计
本课学生分组实验有两个,教师演示实验有三个。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那么设计。每个实验按照边启发、边实验、边讨论、边总结的方法进行。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听写:镁条燃烧
电解水
写出字母表达式
复习前知,为导入准备
4
导入: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在一定条件下,反响物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响,生成新的物质。那么,反响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
思考讨论
提出新的化学研究思想,让学生意识到研究化学反响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有多少〞。
介绍:200多年前拉瓦锡的定量研究实验。拉瓦锡的实验结论是反响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没有改变。那么这到底是巧合,还是真理呢?下面我们也用不同的实验,来一起验证
看书,了解
初步形成质量守恒的观点,同时大胆猜测正确与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指导:实验方法和步骤
学生实验一: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响
得出结论
让学生先接触一个结论为质量不变的实验。跟前辈科学家验证结论相同,容易引起共鸣,为深入探究奠定根底。
教师演示实验一:白磷的燃烧
问:1、依据第一个实验的
回忆,思考
通过回忆,初步意识到反响涉及气体时,装置要进行密闭,才
5
分析,要想得到反响前后质量不变的结论,必须称量哪些物质的质量?
2、回忆红磷燃烧的现象?你认为如何防止产物逸散?
3、为了到达以上目的,实验装置要到达什么要求?
演示:白磷燃烧实验
观察,得出结论
能正确验证出质量守恒。
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强调“参加〞“各〞“总和〞等关键词。
默读、识记、领会要点
通过师生共同实验,完成对定律的验证。并用文字进行概括,培养归纳能力。
现在我们知道质量守恒定律是普遍存在的。但在生活中有些化学反响,似乎又不太符合。比方蜡烛燃烧,总是越烧越短,煤燃烧,煤渣的质量会偏轻。这又如何解释呢?
学生实验二: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响
学生实验
在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根底上,提出一些看似不符合质量守恒的例子。目的是让学生判断事例时要考虑是否遵守了定律的规那么,而不是去疑心定律本身。
认识到有气体的反响
6
问: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引导:从现象上去分析原因
问:如何改良装置,使得实验结果符合质量守恒
结论:质量偏轻
讨论:产生气体,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导致总质量偏小。
讨论设计思路,提实验应该在封闭体系下进行
,要在封闭体系下去实验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教师演示实验二:封闭体系下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响
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
进一步证明了上述观点,加深了印象。
教师演示实验三:镁条燃烧
进行实验,称量比拟
问:为什么跟预计的不一致?什么因素导致的?
小结:理论上燃烧后的产物质量应大于镁条的质量。但由于生成物有损耗,故反响
实验前预计结论,质量可能偏大。
实验结论:质量偏小
讨论:产生白烟、坩埚钳上沾有产物都没有称量
在前面学习的根底上,能从理论上判断不符合质量守恒的原因。
造成实验中质量不守恒的因素有很多种,
7
后的质量变化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判断,才更全面。
讲评补充
练习与应用第3、4题
稳固本课成果
六、教学反思与评价
该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五个实验有学生动手,有教师演示,并且设计的顺序合理,较好的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活动与探究中,学生认真完成实验,做好结果记录,对实验现象会进行思索、归纳,并通过交流和讨论,能进行实验的改良。这些实践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也培养了学生认真扎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中的化学反响都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同时,学生还知道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反响物和生成物上,还要考虑真是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其它客观因素。这样分析问题才更全面具体。
本课的缺乏是由于实验较多,时间比拟紧。实验中在称量环节耗时较长。今后如条件允许,采用电子天平称量质量,能节约一定的时间。使课堂节奏更紧凑,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