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供给侧改革
唐先德(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研究所,四川绵阳621000 )
内容提要:2015年底和2016年初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第十二次会议,研究我国经济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等。作者分析总结中国的结构性,主要存在供给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动力结构、质量结构、教育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等十个方面的问题。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就是要放松供给约束、减少供给抑制、打破经营垄断、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内升动力;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增加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其核心是提高供给侧的质量和效率、降低供给成本,刺激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等。
关键词:供给侧;供给体系;结构;改革;创新、转型;高端;质量;效率。
一、浅谈供给侧改革
(一)供给侧改革概述
1、概念的提出
2015年1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
2016年1月27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改革的角度
从中国政府改革的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可谓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时间里最深刻的一次政府功能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多方面降低对中国经济的供给约束,使产业、企业的自然活力非受限于作为公共政策供给方的政府约束,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破垄断经营,其核心是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扭曲。
从企业的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去除无效和中低端产品过剩产能的包袱,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提质量、补短板”。其中包括处置僵尸企业、去除过剩产能、化解房地产库存、防控金融风险、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补充供给短板和化解结构矛盾等具体方面。企业依靠创新(包括政策制度创新、方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供附加值含量更高的、质量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获得更好的国际竞争力。
3 改革的主战场
供给约束、供给抑制和供给结构老化是中国供给侧的主要矛盾和普遍现象。供给侧,包含了政策、人力、土地、资本、技术和产品等要素,供给侧改革就是从这些主战场发力,让资源从产能过剩及低端产业流动到有更高需求的新兴产业、高端产业去,激发市场活力、培育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
(二)、供给侧改革改革的历史背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多次呼吁,各国务必落实结构性改革,提高国家长久竞争力和风险抵抗能力。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把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制定好,给企业和市场相对稳定的预期,更多地发挥好企业和个人的灵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1、央企严重亏损
最近10多年来,央企的体制与机制很陈旧,央企变革是改革的深水区之一、“雷声大、雨点小”,进展很缓慢。第一是央企的体制机制缺乏活力、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第二是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