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狠心』做个『懒』妈妈
有位母亲为他20岁的儿子伤透了心,不得不去请教心理专家。
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打了个死结,你是不是从此不再给他买系鞋带的鞋子?”母亲点点头。
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自己刷碗的时候溅了一身水,你是不是从此不许他靠近洗碗池?”母亲又点点头。
专家接着说:“孩子第一次自己动手整理床铺,用了很长时间,并且弄得歪七扭八,你是不是不耐烦地把孩子推到一边,替他重新整理?”母亲惊愕得看了他一眼。
专家又说:“大学毕业后,你是不是又动用了自己的权利和关系,为他安排了前程?”母亲更惊愕了,连连点头。
最后,专家肯定地说:“现在你的儿子是不是工作没业绩,与同事处不好关系,脾气暴躁,完全变成了一个陌生人?”母亲哇的一声哭出来:“是的,是的,医生,这是怎么回事呀?”
专家说:“因为你把所有的事都替孩子做好了,所以孩子就不会做事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儿,做家长的可以帮助孩子成长,但绝不能代替孩子成长。
孩子的成长需要体验,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孩子大脑的发育靠刺激,尤其听觉、视觉、嗅觉、语言、肌肉控制以及理解力发展等能力,主要来源于外界刺激。孩子必须不断接受新事物,并且不断运用感官和身体做出配合。否则,就会失去或削弱成长期的学习能力。
科研证明:一个有正常大脑的孩子,如果两岁时还未有过视觉经验的话,这个孩子将会失去视觉的能力;他到10岁时仍未听过任何字句,他将永远不能完善地学好任何一种语言。我们经常见到许多小孩子顽皮,这里看看,那里摸摸,其实,这往往是他们接触新事物后,运用自己的感官和身体去做出认知的过程。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往往喜欢“包办”。他们以保持卫生和安全的名义,阻止孩子们去尽情玩耍和做事。他们也没有耐心等候孩子步履的蹒跚和动作的缓慢。在一声声喝斥中,在一次次包办中,推迟了孩子感知世界,开发智力,发展自我的进程,错过了宝贵的发育敏感期。不但造成孩子身体机能的退化,能力的的丧失,还形成了对父母的严重依赖。
历史上很多成功人士都十分重视给孩子创造“接受教训”的机会。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就是其中一位。孩子蹒跚学步时,就买一箱皮球给他们玩,孩子跌倒了,他不但不去扶,反而笑着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他还经常带孩子们到野外徒步旅行。遇上狂风暴雨,他就有意和孩子们在一起经受雨淋。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