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自画像.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自画像.doc

上传人:w8888u 2012/2/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自画像.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班美术活动:梵·高和他的《自画像》(欣赏)
长沙市政府机关第三幼儿园吴萍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欣赏活动带来的快乐。
2、感受梵·高作品鲜艳强烈的色彩,发展审美能力。
3、在充分观察、欣赏梵·高的《自画像》的基础上,初步感受作者的意图,并能尝试表现自己的想法。
学情分析
大班幼儿的美术欣赏水平正处于艺术符号感知占优势的时期,他们对作品内容的感知先于对作品形式的感知;在教育的干预下,能感知美术作品的某些形式审美特征。
内容分析
《梵·高和他的<自画像>》是美术活动中欣赏活动的内容。荷兰画家梵·高的作品极富表现力,他喜欢运用简练有力的线条、鲜艳明亮的色彩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他的《自画像》有42幅,这幅《自画像》表达了他当时生活艰苦,但又对自己充满自信,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感。孩子欣赏该作品,可以初步感受画家的作画风格,了解自画像不光可以写实,还可以适当加入自己的想法进行表现。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录音机一台,磁带一盒;镜子每人一面;幼儿作画工具若干(水粉笔、水粉颜料、水粉纸、砂纸、油画棒、色卡纸、小水桶等)、抹布。
活动过程:
1、幼儿整体欣赏,初步感知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
(此过程以“你看到了什么”这样的开放式问题引入,放手让幼儿认真观察,自由讨论,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观察力、艺术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通过追问
“有什么感觉?”引到幼儿将自发的感受在理性层面上表达出来。)
2、幼儿分层欣赏,深入解析画面。
(1)解读画面的内容。
A、教师提问:你们猜猜画的是谁?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幼儿学一学人物的表情)
B、自由讨论:你们觉得他为什么会不高兴?
(2)感受作品色彩,了解画面的表现形式。
教师提问:你在画中看到了哪些颜色?红色、黄色给你什么感觉?
我们看到画家的表情是不高兴的,为什么他又给自己画上了高兴的颜色呢?
(这一阶段是教师用问题引导幼儿对作品进行形式(造型、颜色)思考,以帮助幼儿理清思路,进一步加深体验,同时也是学习如何观察、如何比较等形式分析的方法。当幼儿对作品的形式有了感受以后,也就顺理成章地进入作品意义的解释了。
对幼儿来说,要理解画家作品的内涵是以及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当教师问:“我们看到画家的表情是不高兴的,为什么他又给自己画上了高兴的颜色呢?”幼儿如果回答不出来。教师可追问:“当你们不高兴的时候,怎样使自己高兴起来?”这个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来引发幼儿思考,再延伸到画家的想法上时幼儿就能理解了。)
3、整体欣赏,提升画面感受。
教师提问: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
(此过程是引导幼儿进行反思层面上的审美判断,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趣